踩踏效率那一個比較好?

開個玩笑,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
總覺得掛大盤比較強 哈哈哈!
因為上去以後要追擊加速的時候你已經掛大盤了
這就是贏在掛小盤的優勢

一部車若是7kg的重量,輪組不是太重的情況下
要從0~30km/h,以一般人的腿力大約是34/15或50/22是可以勝任的
當然,50/22還是略為重一些
而在11-28的飛輪中,22已經是第8盤,有點斜度了
而15是第5盤,破30km/h之後,
可切到14或轉用大盤繼續加速,看是在市區或郊區而定
若是遇爬坡,當然是退17,19

若是車重9kg,較合適啟動的齒比就是34/17或50/25
但這個齒比只能踩到接近30km/h,一定是比較快就換檔
如果是用11-32的飛輪,25是第8盤,這斜度可以騎
若是11-28飛輪,應該就不宜用大盤啟動

理論上的差異,有心人可以繼續討論
但實際上的騎乘狀況,看自己本身與車的條件而定
我是用小盤啟動居多!!

用大盤啟動者,不是車重量輕更多,就是腿力夠強...
BAR1918 wrote:
我是用小盤啟動居多!!
用大盤啟動者,不是車重量輕更多,就是腿力夠強...
呵呵
我通常也是用小盤起動
不過,當我知道前面的路都是平路時,我就會固定在大盤,不會大盤小盤切來切去
這時候當然就用大盤起動嚕 ^^

我的車是 9 kg
可是我覺得 2.0 的齒比起步太輕哩
我都用 34/15 或 50/21,靜止加速還是很快哩
(50/21 是稍重了些,剛開始也有點吃力,現在不覺得了。通常會搭配抽車,所以加速可以很快)

我上一部車 10.x kg
我習慣用 39/18 起步,加速也很快
(這是三盤的,不是標準盤)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大概討論:

假設鍊條長度固定

50/25時,鍊條與齒盤/飛輪的接觸比例較大
反之,30/15時接觸比例小

所以,50/25時,施力會較直接的傳遞

而30/15,會有較多的力發生在鍊條目與目之間的拉伸

所以,50/25對於作功的效率應該是較好的

提供各位參考
我會以路段選擇比數, 比如:
1) 平路為主, 有一段小斜坡: 大對大
2) 上坡中, 有一段平路: 小對小

此版是公路車版

就公路車而言

盡量不要大對大齒騎乘 尤其上坡

因為公路車後輪軸寬130mm 飛輪座和登山車雷同(shimano而言)

登山車後輪軸寬135mm 飛輪座較公路車外移

所以公路車大對大時,鏈條會很斜 (公路車齒比較密25T幾乎是大齒)

況且 50T 比 25T 後變速器導輪張力過大 鏈條因導輪張力和過偏斜

以致"鏈條"順暢度變差 阻力大增 耐用度衰退

公路車,登山車大盤曲柄角度也有些不同 (濫車看不太出來)

公路車大盤較外移些 所以大盤對大時 鏈條真的很斜 (濫車看不太出來)

而且 單車危險性不輸給機車

多一份知識 多一份安全



光是以傳動率來看,50/25是一圈帶2圈,30/15也是一圈帶2圈,
問題是,騎乘者當時的腿力是否可以維持大圈踩踏! 還有,可以撐多久?
也就是說,與其使用50/25慢慢的死撐,不如使用30/15拉迴轉速還比較有利!
因為大腿畢竟不是機器,會因為乳酸的囤積而疲倦,心臟更會因此受到衝擊!

以一分鐘的行進距離來比較看看,相同的坡度與騎乘者條件下,50T的踏頻通常較30T低,我們假設只差10rpm
50/25,踏頻60rpm,60rpm*50T/25T*2.133m=255.96m/min
30/15,踏頻70rpm,70rpm*30T/15T*2.133m=298.62m/min
也就是說,用較小的大盤30T反倒比50T多前進42.66m

這還是保守數據,許多騎公路車的車友,應該有過爬坡時被騎登山車的車友"刷卡"的經驗,
主因就是:爬坡時,輕踩高踩踏迴轉數易維持低輪轉慣性,重踩低踩踏迴轉數不易維持低輪轉慣性!

所以,不能光看傳動比例,還要考量騎乘者的腿力與踩踏頻率是否充足!
藍月狐影 wrote:
光是以傳動率來看,50/25是一圈帶2圈,30/15也是一圈帶2圈,
問題是,騎乘者當時的腿力是否可以維持大圈踩踏! 還有,可以撐多久?
也就是說,與其使用50/25慢慢的死撐,不如使用30/15拉迴轉速還比較有利!
同樣的齒比
用大盤就是死撐,用小盤就是拉轉速
好棒的論述啊
chaosmicro wrote:
50/25時,鍊條與齒盤/飛輪的接觸比例較大...(恕刪)
這話是沒錯!
不過鍊條是一小節、一小節組成,並不是完美的一直線。


鍊條過斜時,不見得會比較順暢。
零件耗損也是一般騎士要考量的因素。
Stallings wrote:
隨便,以方便為主。倒...(恕刪)


chaosmicro wrote: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恕刪)


完全同意.大盤對第8飛輪斜度還好.不會有過斜的問題.
我自己平路是用53-21起步.比起相近的39-15
因為53-21接觸鏈條面積大.所以鏈條張力比起39-15還要低.
所以用39-15踩踏做的功比53-21會散失多一點到增加的張力那邊.
實際上定速騎乘時差異不大.
但起步稍微感覺的出53-21比39-15反應性好一點點.
尤其是一起步馬上用盡全力加速重踩比較感覺的出來.
但只是很細微的差異.
只是順順騎是幾乎感覺不出差異的.
至於很多人把焦點放在斜度.
我只能說不要用到第10和第9飛輪最大那兩片.
就不考慮斜度的影響.偶爾用到非常態性也還好.
這是我自己真實騎乘感受.
或許有人不會認同.
不過我還是會繼續53-21起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