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ke Fitting 在購車的時候是個很重要的環節, 它除了可以讓你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之外, 更可以讓你的能量輸出達到最理想的境界. 反觀不少的車友, 自行決定了尺寸之後就付錢走人, 個人認為這並不是個很妥當的做法, 甚至因此購買到店家欲促銷的不當尺寸車架.
個人在國外的經驗是, 幾乎每家稍具規模的車店都有自己的 Bike Fitting System, 當然這包含在買車的價格內.
如果你不是在該店家購買車輛, 你也可以付費購買這樣的服務 (NTD $1K ~1.5K 不等).
$1K 的服務包含尺寸的測量及指定品牌車輛的車架建議 (各廠牌的尺寸差異可謂不小), 並在現有的條件內, 調整你現有的單車達到理想的境界 (約三十分鐘).
$1.5K 的服務更涵蓋了動態的姿勢設定, 並將你的資訊存入電腦中, 在一年內因為你柔軟度的改變, 或不同的競賽需求, 可以多次回店重新設定車輛 (約一個小時).
動態測量的時候, 會用攝影機拍攝你的體態, 事後用電腦分析各關節的相對位置以及角度.
過程中, 除了握上把位的坐姿之外, 握下位的坐姿以及站立抽車的姿勢都是記錄的重點.
之後, 綜合以上三個結論, 找出最佳的平衡點用來設定你的目標車輛.
文中描述的店家所使用的系統是 Dialed in Motion (英文網頁), 可以可以參考看看.
期待這樣正確的觀念跟做法, 將來在國內也有普及的一天.
A-Tom wrote:
很大力的推這樣的服務...(恕刪)
A-Tom兄,
謝謝你的支持與加分!
小弟發表這篇文不是想勸敗或幹嘛, 只是想導正及強調Bike Fitting觀念的重要性
這是一個被台灣消費者及店家長期忽略卻又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尤其是公路車, 千萬不要自行或由店家的現貨尺寸來決定Size
也希望01的朋友能由消費者的力量來Push店家充實"單車試穿"的關念與服務
車架大小, 龍頭長短高低, 把手寬度彎度, 座管高度, 座椅前後位置, 曲柄長短.....
這些都不應由沒有豐富經驗的消費者自行決定, 而是經過購買前的靜態動態模擬來確定
如此消費者才能保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自行車, 如果如此, 即使多花個1-2K我相信大家都會願意的!
mindmind407 wrote:
http://www...(恕刪)
應該是http://www.decycle.com.tw才對喔,上面的是舊網站


,想說陪朋友來買車褲,也順便跟老闆聊聊,老板拿出原廠的型錄出來給我們看,我只能說連型錄都高貴的不同凡響
,
,以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