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想了解手編輪.想請教些問題?


givemelightbike wrote:
只要能省錢又能輕量化...(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
但廠板輪的碳框很多不外賣,碳框的煞車邊又有專利比較不燒框
一般手編要拿到這樣的框是少之又少,甚至拿不到
只能拿到碳纖廠做的碳框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買廠輪的原因

如果手編板輪可以拿到大廠的板子,我也希望買手編就好,不然廠輪真的不便宜。

另外手編用的板子好像很少隱藏頭,都是外露的,雖然好調整,但那就失去流場效果。

我相信選則設計好的花鼓(大花鼓耳,耳厚,DISH剛剛好)跟好鋼絲+好板子+好編工是不輸大廠輪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coopers0201 wrote:
大大所言甚是但廠板輪...(恕刪)


在國內可能比較少車友會特意去找白牌碳框,就算車店有賣但來源通常也不明,所以一般人還是比較信任大廠的板輪。但白牌的碳輪組或輪圈,在國外討論區早已很多人有實際使用經驗加上滿意的見證,roadbikereview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資訊,以下討論區的置頂文就是了:
http://forums.roadbikereview.com/wheels-tires/

我在這個討論串也爬文很久了,發現廈門的Farsports這家公司賣的碳輪圈獲得一致好評,重量輕、加工品質好、玄武岩煞車邊效果優異(不論是配原廠煞車塊或Reynolds、Swisstop)、極少出現瑕疵或耐用度的問題...以上只是我匯整眾多使用者評價得到的印象,並不是我的親身經驗,但我三個月前也向Farsports買了一對輪圈(不過我還沒拿來編輪,可能要下個月才會實際上路吧!),38mm的管胎用板輪,單一輪圈實測285及293g,也算夠輕了,而據其它車友的使用經驗來看是很可靠的產品,耐的住130kgf以上的鋼絲張力(雖然高張力不是必要的)、公差小所以編輪很容易、煞車穩定且長途下坡也不會燒框...雖然這麼說有點不可思議,但我還沒看過對他們輪圈的壞評價。
另外一個我常逛的討論區也有諸多文章可爬:http://weightweenies.starbike.com/forum/viewtopic.php?f=3&t=87659
http://weightweenies.starbike.com/forum/viewtopic.php?f=113&t=108774

內藏銅頭的輪圈我認為沒有必要耶,能不拆胎就可以調整畢竟還是比較安心,銅頭外露造成的風阻實在沒什麼...連最強調空力的Zipp都不用隱藏銅頭了

好的花鼓是手編輪的要素之一,這點絕對沒錯,但花鼓並不是越貴越好,譬如DT180和240在某些編輪者的眼裡就是很平庸但售價偏高的花鼓,並不是高級手編輪的首選,有興趣可參考這篇評論...
http://fairwheelbikes.com/c/2012-hub-review-information-overload/
況且有些人會放錯焦點,過份強調花鼓轉動的順暢度,但花鼓最重要的是花鼓耳距、花鼓耳尺寸、培林規格及配置方式,這些才是決定輪組特性的因素..

givemelightbike wrote:
在國內可能比較少車友...(恕刪)


玄武岩煞車不是航X的專利
那跟廣群不是一樣嗎???FFWD的框
50左右的框350G是差不多,不是很輕,但也不太重.
價格如何???
目前問到的炭框一支都6K左右..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coopers0201 wrote:
玄武岩煞車不是航X的...(恕刪)


有沒有專利問題我就不瞭了,不過煞車效果佳和不燒框是很多用過的人給予的評價。
他們最輕的50mm tubular是350g+/-10g,價錢方面其實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了,關鍵字:farsports、weight weenies、price...講明白了也不好玩嘛,而且有離題之虞,對原po也不好意思~
Givemelightbike大大真是熱心又詳實. 論述毫不藏私. 對輪組發言一再切中手編輪的要點. 看您編輪雖然不多. 卻鑽研得相當深入. 也懂得手編輪的精神:性能+經濟+客製. 不會像做手編輪生意的人. 一心希望客戶訂製高貴的手編輪...
廠輪有很多優勢是手編輪"不容易"達到的
因為廠輪花鼓、輪框、甚至幅條都是專為某一個型號開發
但缺點就是貴...

想請問一下前面幾位前輩
對於彎頭鋼絲和直拉鋼絲是否有什麼不同的見解
一般手編用的花鼓幾乎都是搭配彎頭鋼絲

因為直拉鋼絲的花鼓,基本上可以說編法已經被限制了
但是很多方面來說,如果一樣的框體、編法(交叉數)
直拉鋼絲優點感覺大於彎頭剛斯很多...

一折 wrote:
廠輪有很多優勢是手編...(恕刪)


直拉剛絲編起來路感比較直接
但平衡左右張力差比較差
鋼絲比較貴
不易取得

直拉的剛絲好像都不教疊
這對側向不太優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最近有拿了一個C24 TL的後輪換框重編(因為原來的框已經過度磨損)
一直怕只有20H會不會太軟,所以選了XR300嘗試看看,搭配起來強度感覺還OK
XR380強度應該會更好,但會更重

就如前輩提到的,直拉鋼絲因為花鼓設計,所以鋼絲沒有交疊
但編好後發現如果硬是要交疊應該也OK
側向剛性應該會更好,但編好了就懶得拆掉重編...

覺得廠輪比較利害的是那個框體
只有20H、鋼絲沒有交疊、又算是中低框
強度依然很猛...但發現鋁框廠輪張力值都不低。
Brucyo wrote:
Givemelightbike大大真是熱心又詳實. 論述毫不藏私. 對輪組發言一再切中手編輪的要點. 看您編輪雖然不多. 卻鑽研得相當深入. 也懂得手編輪的精神:性能+經濟+客製. 不會像做手編輪生意的人. 一心希望客戶訂製高貴的手編輪...


不敢當,小弟很多知識也是承蒙許多網路前輩的慷慨傳授.... 小弟沒有生意頭腦又口拙,凡事只講重點,不打嘴砲...

一折 wrote:
最近有拿了一個C24...(恕刪)


直拉鋼絲"理論上"的好處是鋼絲頭不易斷,因為彎頭鋼絲的輪組通常都是斷在此處,但這並不表示彎頭鋼絲就是比較差的設計,只要彎頭處的尺寸和花鼓耳是密合的,且編輪時在拉緊張力前有修正彎頭角度(工廠編輪若是省略這個步驟,此處應力會變大,就很容易斷鋼絲),則彎頭鋼絲的輪組還是可以很耐用的。所以我並不認為直拉鋼絲有絕對的好處。

C24的輪圈有用碳纖補強,剛性應該會比純鋁框來的好。很多廠輪都是鋼絲數少的設計,但又沒有體重限制,所以張力要拉高,但張力高也代表輪圈不能太弱,如果輪圈強度沒有特別強,那就只好用較重的輪圈來對應高張力了,因此廠輪的設計仍然存在諸多妥協,不見得是考量整體性能的最佳設計,況且在沒有體重限制的情況下通常會overbuilt,輕量級的使用者如果選擇適合的手編輪,反而較容易兼顧耐用性、剛性和輕量化。

體重70kg以下,20孔的XR300後輪應該堪用,畢竟它是30mm高的輪圈,XR270或200就得增加孔數了。輪圈的搭配原則一般就是高框可配少鋼絲,低框要多加鋼絲~
小弟在這邊問一下

如果就1W5~1W的預算來說的話

選手編輪還是廠輪好呢

體重5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