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謝謝!

每次騎乘之前,OPEN胎都打到110,
管胎則是120〜〜
光同一系列輪組的管胎跟OPEN胎重量就會相差一兩百克了,所以踩起來輕腳是正常的!
管胎高壓的優點
要在理想的路況才會顯現出來
滾筒算是很好的路況呈現法
自然你會騎的很過癮
上路後效用就差了點囉
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決定於他們的人民如何對待動物
小弟的壞朋友 車友都說沒騎過板輪,就像吃飯沒吃飽一樣!!有點餓又不太餓~
所以最近也是入手了一組38管胎組
騎起來跟板大的感覺很像!
剛開始騎沒啥感覺,就路感輕鬆一點,快一點點~
但開始習慣輪組後,發現不對,路感跟OPEN胎不一樣,明顯快了!
原本的輪組是XR-200約1300克(用K925 20C),38板輪約1450克(維多利亞 1級 23C)~
我OPEN胎都打125~130PSI,管胎打140PSI
騎了幾次後我確定是胎的影響比較大!
原本的輪組騎到40KM/H再上去時會黏黏的有阻力感!
但管胎組卻是腳力夠可以依直往上加速!!
爾且打140PSI跟145PSI又不同更輕腳~
也許是板輪不夠高或等級太低,感覺框高的幫助比不上高胎壓~
因為管胎硬 型變少 所以滾動摩擦較小
而騎滾筒的阻力主要來自輪胎滾動摩擦
速度當然就快很多了

而騎上路的阻力主要來自風阻
滾動摩擦占不到5%
實際速度大概只會差個1~2%
我怎麼跟板大相反
之前一條胎是OPEN胎
後來換了管胎
奇怪怎麼騎不太出來差在哪...
我想你這個差異是小板輪跟登山輪組造成的,至少同是open框的登山輪跟小板輪就是這種差別。不可否認管胎好用一點,不過很多時候輪組影響也不小。
sccaff wrote:
原本的輪組騎到40KM/H再上去時會黏黏的有阻力感!
但管胎組卻是腳力夠可以依直往上加速!!

fon3660 wrote:
向車行老闆借了Zip...(恕刪)

說了那麼多
也沒講原本輪組與內外胎是啥
另外讓人很好奇的一點
為什麼同一個地方測到的海拔差了90m?
這樣比較實在不公平…

沒有功率至少要有平均心跳才有參考價值!

你說的其實沒錯,但我是指你說兩天的體能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差異這一點沒錯!

我建議應該以相同的時間,假設是1小時,控制平均心跳在適合的定值,假設控制在150!(儘量控制)

兩組輪組在1小時後的「騎乘距離」的差異比較有參考價值(只是比較有,也不是純對)。

這種測驗就是指相同的一個人用相同輸出功率,1小時後在路上相差的距離!

試試吧!我也很想知道你的實驗結果!感謝!



更有參考值的方法如下!

選一段相同而且較長的距離如30km,騎兩組輪組控制平均心跳,也是儘量控制在150!

騎完後的時間差異,這比練習台上更有參考價值,兩種方法都試試!

期待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