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盤就一定會用最輕鬆的爬坡?

其實公路車三盤並不是完全爬坡在用,
公路旅行車就是,
考慮到載重行李等,需要多一些齒速搭配。
不解釋笑一笑,修養已經到了一定火候.
運動這檔事有人練內功有人練外功,有人內外兼修,他人的美意雖然用錯了笑一笑也好.
重踩無罪,力量傳下去合不合人體功學才是重點.
重踩會爆膝中華民國早有幾世代不能走路,誰沒穿過大皮鞋跳他X的交互蹲跳?
暖身不能偷,疼痛來了早收手.
人家也要學淑女車大叔那種年紀推113.
「三盤就一定會用最輕鬆的爬坡?」

我覺得這是關係到齒盤與鏈條配速斜拉角度的問題
不知樓主的后飛輪是幾速?假設是10速的,用中間盤來拉飛輪的8、9、10的尾段,鏈條會不會拉的太斜?
之前道聽途說來的資訊:太盤配小1、2、3;中盤配(3)、4、5、6、(7);小盤配7、8、9、10。而灰色共用地帶大概是-大、中:3、4;中、小:6、7。比較不會傷鏈條。當然這應該只是參考參考的說法。
雙盤的配速我覺得很乾淨俐落(不是大就是小)。

未賽已三鐵 wrote:
重踩無罪,力量傳下去合不合人體功學才是重點.
重踩會爆膝中華民國早有幾世代不能走路


等到你膝蓋受傷就會懂了....
我膝蓋受傷...所以我懂....
范代九郎 wrote:
之前道聽途說來的資訊:太盤配小1、2、3;中盤配(3)、4、5、6、(7);小盤配7、8、9、10。
比較不會傷鏈條。當然這應該只是參考參考的說法。
當然不是這樣切分的
鏈條沒有這麼脆弱
道聽塗說的東西就隨意聽聽就好
我有一台三盤的車,我靠著最輕齒比,當年也用羸弱的腿力克服了一些變態坡。

我覺得,用得到就是好東西。唯一有的小抱怨,就是長腿後變總是沒有短腿後變那麼俐落。
兩盤在調校、操作、重量、Q factor 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齒比重複情況也較少

現在廠商都有出長腿後變和大飛輪,使用者不須擔心齒比不夠輕

以前我也曾經是三盤的擁護者
但那時我的車是 3x9,2x9 真的不太夠
後來我換到 2x10,我就覺得三盤再也不需要了
那時候還沒有大飛輪呢。

Steven Beal wrote:
不過, 可以去量量現...(恕刪)


有啊...三盤除了你說的52/39/30與50/39/30外,也有52/42/30的。車身是鋁合金的,非鋼管...
不過用42T真的是玩心酸的,遇到稍微陡一點的坡,迴轉速怎麼可能拉的高!
范代九郎 wrote:
「三盤就一定會用最輕...(恕刪)


我的是九速的...不過當初買的時候是配11-28T,但是剛開始騎的時候,腿力實在不強,因此有改了顆大飛輪11-34T的,當然也要改成長腿後變的。腳踏車店師傅是有說儘量不要用大盤的最大齒盤去對到飛輪的最大齒盤(以及鄰近的兩齒盤),不然長腿後變會比較容易損壞。

不過騎到目前,大盤的最小齒盤30T幾乎都沒用到,所以會有想要換CT盤或標準盤的想法。只是還正在玩用中齒盤42T來練爬坡,飛輪的話儘量就落在23T~30T之間切換。住家附近絕大部份的坡道,例如汐萬路、大湖街、汐碇路...等,都可以用42T對23T或26T騎完。

目前遇到超難騎的非得用42T-30T的地方有勤進路過天秀宮停車場後上去的第一個大彎道那裡。還有二子坪上大屯山助航站的坡道,因為從故宮那裡經菁山路、冷水坑、戰備道撐到二子坪時已經快累爆了,已無意志力做自我鍛練的要求...:-P

其實會這樣試騎,主要是想做個試驗!打算年底後換兩盤的,但是還在考慮到底是要標準盤還是CT盤,如果目前大盤用42T來騎的話還覺得OK,那麼就可能比較傾向標準盤,在加上還有顆大飛輪當後墊,呵呵...應該是可以玩玩看囉。
Steven Beal wrote:
不過, 話說回來, 現在的三盤車還有 53/42/30 的齒片組合嗎 ? 因為比較常見的是 52/39/30 或 50/39/30 (SHIMANO 規格), 除非是老鋼管 ??? 是嗎 ?...(恕刪)


Shimano FC-2303: 52-42-30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