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aoran wrote:
我認為關鍵還是胎壓

自行車如果要漏到汽車胎壓以下的話

應該要非常非常久吧

應該也沒有人會這樣實驗

胎壓影響沒有胎皮大

以轎車輪胎來說
胎壓40PSI左右 漏氣速度約是1PSI/每月

我自己有經驗 就算自行車胎降到40PSI以下
降壓速度仍然是汽車的數倍
感謝達人們的回答,給小弟復習了國中理化。(遠望,國中...,好青春的年代啊!!!)

Socrates boson wrote:
分子量越大 分子體積通常越大才對
分子大小通常也不影響壓縮難度
CO2好壓縮(蒸氣壓低)是因分子內電荷非均勻分布 讓分子間有較大的吸引力 所以比較容易聚成液態
另外純氧是很危險的氣體 會讓燃燒速度增加數倍 很多金屬在純氧中都能被點燃
千萬不要拿純氧灌輪胎呦


大氣中最好取得的不就這三種氣體?
另外CO2是非極性氣體,只靠凡得瓦爾力
O=C=O為直線型,所以CO2為SP
鍵角:180度
國中理化都有教,我怕我記錯剛還去翻一下


烷烴 公式 沸點 [°C] 熔點 [°C] 20 °C下的狀態 密度 [g·cm3]
甲烷 CH4 -162 -182.5 氣體 ---
乙烷 C2H6 -89 -182.8 氣體 ---
丙烷 C3H8 -42 -187.7 氣體 ---
丁烷 C4H10 0 -183.3 氣體 ---
戊烷 C5H12 36 -130 液體 0.626
正己烷 C6H14 69 -95 液體 0.659

甲烷是氣體,戊烷常溫下就是液體了
原因也是分子量


土城加藤鷹

Socrates boson wrote:
以轎車輪胎來說
胎壓40PSI左右 漏氣速度約是1PSI/每月

我自己有經驗 就算自行車胎降到40PSI以下
降壓速度仍然是汽車的數倍



你可以去試看看
實驗組汽車輪胎打到55psi
對照組汽車輪胎打到40psi
48hr量 看是不是還再55psi

汽車我沒把握,因為我只試過機車
一樣是無內胎式的.
今天打到55,過兩天就掉回32~40

同樣的我把公路車打到110psi
放2天大約剩100psi
放一星期約剩8Xpsi
放一個月後量約剩6Xpsi
甚至我的備輪,不知道放幾個月了也還有5Xpsi
我才會很肯定的跟你說,消氣速度跟壓力有關係

土城加藤鷹
isohera wrote:
大氣中最好取得的不就這三種氣體?

好取得不代表安全唷

isohera wrote:
另外CO2是非極性氣體,只靠凡得瓦爾力
O=C=O為直線型,所以CO2為SP
鍵角:180度
國中理化都有教,我怕我記錯剛還去翻一下

非極性不代表電荷均勻分布
有興趣可以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nBH-yy4Tkc
45秒開始有模型

isohera wrote:
甲烷是氣體,戊烷常溫下就是液體了
原因也是分子量

有相關性不代表就是原因
水的分子量才18 但沸點比戊烷還高

isohera wrote:
汽車我沒把握,因為我只試過機車
一樣是無內胎式的.
今天打到55,過兩天就掉回32~40

之後的洩氣狀況有觀察嗎?
連單車胎都不會這麼快
洩這麼快應該是有洞

isohera wrote:
甚至我的備輪,不知道放幾個月了也還有5Xpsi
我才會很肯定的跟你說,消氣速度跟壓力有關係

跟壓力一定有關 但顯然不是主要因素

如果要把胎壓當控制變因的話
應該要實驗40~30PSI這段

家裡有不少台車
不常騎的車往往到30PSI以下才充氣
我從來沒遇過40~30PSI可以撐超過2個月的

消氣速度和壓力大小有正比的關係!+1

我上班每週一都打110,有時隔一夾就降到100左右!但到下禮拜一要騎大概還會有80幾!

另一組備胎放快三個月還會有四五十!
---
我有另一組 vittoria corsa 一級乳膠管胎!更明顯!

今天早上打160,到晚上12小時後,大概剩120,24小時後就不到100psi!


isohera wrote:
你可以去試看看
實...(恕刪)

Socrates boson wrote:
有相關性不代表就是原因
水的分子量才18 但沸點比戊烷還高


水有氫鍵還要解釋嗎?
氫鍵1~10 kcal/mol
分散力 < 1 kcal/mol

同樣是用分散力的分子
才能用分子量比較

土城加藤鷹
Socrates boson wrote:
之後的洩氣狀況有觀察嗎?
連單車胎都不會這麼快
洩這麼快應該是有洞


對對 我頭殼有洞 這樣比較快
有洞還會有殘壓3x PSI?


mpz10whale wrote:
消氣速度和壓力大小有正比的關係!+1
我上班每週一都打110,有時隔一夾就降到100左右!但到下禮拜一要騎大概還會有80幾!
另一組備胎放快三個月還會有四五十!

我們兩個舉自身的例子給他看
他還在鬼打牆.......直接丟進黑名單懶的理了
土城加藤鷹
isohera wrote:
水有氫鍵還要解釋嗎?
氫鍵1~10 kcal/mol
分散力 < 1 kcal/mol

同樣是用分散力的分子
才能用分子量比較

所以關鍵是電磁作用力
而不是分子有多"重"囉~

isohera wrote:
對對 我頭殼有洞 這樣比較快
有洞還會有殘壓3x PSI?

大哥 別激動
有些洞會因為胎皮彈性而在特定壓力自動封閉
如果低壓下洩氣情形回復正常 很可能是這種狀況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討論的是"大車胎洩氣慢的原因"
因該要找"洩氣比單車慢的輪胎"作實驗

而你卻提出一個"洩氣比單車還快的車胎"當實驗例子
你不覺得怪怪的的嗎?

isohera wrote:
我們兩個舉自身的例子給他看

我也是舉自身例子給你看囉~
且我一開始就說胎壓有影響
但以胎壓作控制變因的實驗 可以發現胎壓不是最重要因素

isohera wrote:
他還在鬼打牆.......直接丟進黑名單懶的理了

這種態度我想也很難有人可以和你理性討論了...
除非他的想法和你完全一樣
學到一課。+5

不過我想CO2都只是暫時應急用,我回到家都會全放掉再重新用打氣筒打一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