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z10whale wrote:
被推著跑、有渦輪感、...(恕刪)



重量確實可能是個關鍵
小弟的兩輪【原廠輪+內外胎】
足足比兩輪【碳板+管胎】重了一公斤
(測過全車重量相減而得)
畢竟驅動比較輕的輪框 需要的力量應該也比較小

題外話
近日小弟把原廠輪的外胎(GIANT PR-3)換成MAVIC的一級外胎(YKSION PRO)
一輪重量差80克 兩輪差160克
相同齒比下的踩踏感也明顯變輕快了些
比起貴森森的輪框來說 換外胎讓我感到CP值滿高的

samwang98 wrote:
沒有被推著跑的感覺可...(恕刪)


++ 月份還沒到這句實在太好笑 , 我停不下來 , 不爭氣地在辦公室笑了好久!!
為何高、低框的踩踏技巧會有不同???

我只知道高框輪減速後再加速會比低框輪反應快。平路賽騎低框輪會被玩死!

peace
爬坡從大盤切小盤時,真的有被推的感覺哦!不限板輪!

netregistration wrote:
我是之前在01看過有...(恕刪)
Soulless wrote:
題外話
近日小弟把原廠輪的外胎(GIANT PR-3)換成MAVIC的一級外胎(YKSION PRO)
一輪重量差80克 兩輪差160克
相同齒比下的踩踏感也明顯變輕快了些
比起貴森森的輪框來說 換外胎讓我感到CP值滿高的


沒錯,就算死命地踩,高低框輪組的空力差異不到5W,但車胎的差異比輪組更大。根據Al Morrison tire test,時速51km/h、胎壓120psi的測試條件下,舉排行榜中幾個數據如下(一輪的消耗功率):

資優班
Vittoria EVO Corsa Crono 管胎 - 11.5W
Veloflex Record + Michelin乳膠內胎 - 12.1W
Vittoria Open Corsa Evo CX 320tpi + Michelin乳膠內胎 - 12.3W

普通班
Continental GP4000 + Michelin乳膠內胎 - 18.9W
Kenda Kaliente + Vredstein乳膠內胎 - 20.7W

放牛班
Tufo S33 special 管胎 - 23.0W
Continental GP4000 + 丁基橡膠內胎 - 24.0W

(以上數據是假設時速51km/h的情況,滾動阻力的消耗功率和速度成正比,速度減半時的消耗功率也減半)

如果時速是30km/h,比較滾動阻力極低和中等的車胎,一輪就有4~5W的差距,比起板輪要騎到45km/h以上才能節省5W左右,換胎的效益實在好多了。但板輪的視覺效果實在漂亮,人也變帥了、考試都100分,這沒話說...

較舊的BTR tire test

givemelightbike wrote:
沒錯,就算死命地踩,...(恕刪)


Corsa Crono....這個胎我還真的騎過.這不是能騎在一般柏油路的輪胎啦.XD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obasoun wrote:
有時候還是自己判斷一...(恕刪)


我只是想問問其他人有沒有那種被推的感覺.
其實我也不是只為了要有被推的感覺才買板輪
畢竟已用了低軭鋁邊輪一段時間
也是時候換另一種輪組,嘗試一下有沒有速度上的提昇.
valeriowu wrote:
為何高、低框的踩踏技...(恕刪)


我的想法是,假設一對高框和一對低框重量是一樣,但重量的分配應該有所不同
在這前題下,踩踏的方法會不會有所同,
純粹是一個好奇的問題,沒有什麼論據的.

valeriowu wrote:
為何高、低框的踩踏技...(恕刪)

valeriowu wrote:
為何高、低框的踩踏技...(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