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unwannasay wrote:
電子變速已經逐漸有成...(恕刪)

要是電腦判斷錯誤怎麼辦,電腦怎麼知道人體現在的狀態
又要怎麼維持輕量化?
我覺得檔位重複根本就不是問題

50/25=2
34/17=2
大盤有2.0齒比小盤也有,很好阿

不然呢,難道我想從34/19的1.78漸進兩檔換到34/15的2.26
中間的2.0檔位要我先切到50/25,再切回34/15嗎?
這世界上有誰是這樣換檔的阿= =||

以上
大家應該都知道飛輪之所以會越來越多片是因為飛輪換檔比大盤快,所以省時間
以及齒比越綿密,換檔後你的腳要踩回原轉速區間的調整時間也更短,因此也省時間
一次比賽的路程可能要切換檔位2-3千次
要是每次換檔你都輸人家0.1秒,累計起來你就輸掉2-300秒的踩踏時間了
所謂的序列變速如果是像上面那樣大小盤切來切去的,那這個系統根本在浪費換檔時間
別說選手了,就算市民組我看也沒多少人會想用
可能只有樓主期待這種東西...
大盤變速的齒比斷層只要升降1-2片飛輪不就解決
搞啥序列變速,畫蛇添足吧
個人比較想要高效率的無段變速
PUPUman wrote:
可能只有樓主期待這種東西
我只想說,懂的人就懂。
完全只用右手,多方便啊

想法我前面說過了,不過跟樓主的思維不一樣。
怨念聚合體 wrote:
這世界上有誰是這樣換檔的阿= =||
的確是沒有
所以樓主的想法是需要修正的
但是我的想法沒有這個問題
選我選我!
大廠來跟我買智財

idunwannasay wrote:
電子變速已經逐漸有成...(恕刪)


讓我想到CVT要怎樣的齒比自己配
想要高效率的無段變速+1

齒輪喀喀喀變來變去真的有點笨了
為了增加擋位而增加齒片
實在不是聰明的設計了..

但這愚笨卻堅實可靠的變速方式
甚麼時候可以被取代呢...

Stallings wrote:
我只想說,懂的人就懂。
完全只用右手,多方便啊

想法我前面說過了,不過跟樓主的思維不一樣。




大大您說的概念用在電子變速確實不難,只是加個程式而已
但用在拉鋼索的傳統變速,構造就會變得複雜精密、不可靠
序列變速可能會同時操作前後變速,增加鏈條跳動幅度,更容易落鏈

實用性個人存疑,怨念大已舉例
隨意再舉一個好了
高速(44/15)-急彎-上坡(22/15)
傳統變速只要大盤降2次就完成
序列變速要降5次才到類似的齒比(32/23)
結果就是序列變速增加變速磨耗跟落鏈機率,加速能力也被打折
分秒必爭的比賽可能已經輸別人好多秒…
就算一般休閒組也不會為那一點點的方便,而犧牲掉最重要的安全性跟可靠性
Shimano等大廠不做一定有原因

nitosuji wrote:
目前現有的內變速卡在...(恕刪)

其實14速內變早已達到現今帝列拉可以達成的齒比範圍,而且每一檔之間的比例是等距的,明顯比較吃虧的是價位和重量..

freemanwtc wrote:
想要高效率的無段變速...(恕刪)

我想〞高效率〞是重點,無段變速不是啥新科技,但如何減少能量損失一直是個課題,這就是為何CVT一直無法成為汽車傳動的主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