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485 wrote:空力拿來爬坡跟爬坡拿...(恕刪) 結果沒人在推薦車子那我推薦一些好了,剛好最近換車做了一些功課BH QuartzKuota kobaltAster F1Axman s3Gaint TCR adv1 kom換車子不同車型車架騎乘感覺一定有些不一樣,不過對速度絕對沒比自身努力來的明顯不過爬山10公斤跟6.5公斤一定有差
剛好前一陣子自已有小小查一下關於這部分的相關資訊就來簡單分享一下各個測試的結論吧有興趣也可以自己Google 「Aero bike vs lightweight bike」就會有不少資訊了結論平路不用說,一定是空力車架會有優勢,同樣條件下同樣速度時至少少個5~10W以上甚至更多爬坡部分就比較有趣了單純以純爬坡(只上不下)論的話,重量還是最主要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在以同樣條件同樣輸出功率在同路段上比較時,都會是爬坡型車架要比較快(當然也不可能快得很誇張,通常是幾秒或是長路段頂多到幾分鐘的差距)有趣的是,在均速越高的情況下,空力車架所做出的時間會越來越趨近爬坡車架,也就是速度越快時,空力車架所帶來的效果就會越來越明顯舉例來說今天爬一段2Km平均7%的坡同一個車手在同狀況下平均輸出200W時可能,用爬坡車架可能會比空力車架快30秒但在平均輸出300W時,爬坡車架可能就只會比空力車架快10秒當然這只是他們測試後所得出來的結論,我個人是覺得蠻有道理的啦不過空力車架是絕對能爬坡的,尤其到一定等級後,車架都夠硬,剩下的就要看引擎(腳)的部分了要感覺得出車架間的些微差異,應該也要到Froome、Contador那種職業選手的等級才準吧XD
iamaliens wrote:問題你說的是職業車...(恕刪) 我覺得一般選手應該是騎不出差異,成績亦不會因為換了特定車架會有不同結果不過版上問空力車架與爬坡車架性能的問題,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好玩的是版上沒有公正客觀的比較法(車架座管的影響是一個因素)BB也是要證明爬坡車架與空力車架在用哪個在爬坡上的表現會比較好或是比較不好有幾個因素要控制住1.騎士要同一人,分不同日比較,飲食睡眠要相同(光是這點就很難)----->體力變因的控制2.同氣候,同時,同地,比較的兩日不宜相差太遠(因為肌肉是越訓練越強)3.因為是比較"車架"本身的差異,車架已外的零組件要共用(龍頭,座管[座管可能比較難共用]座墊,車手把,車把帶等全部要相同)輪組就不在話下了,當然要用同一組,變速系統皆然,BB也沒辦法共用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大家都說"車架有差"但~車架以外的零件,全部都不一樣??????????這樣準確嗎???換一個講法~!如果說是"成車"與"成車"間的比較,這樣還說得過去所以如果有人把變因完全控制住,那比較有參考的價值01上目前還沒有出現這種比較的文可是蠻多人都蠻篤定某某類型車架在某某用途上會比較好..........
老實說 如果不常爬坡,機會不大 我建議你還是買空力車如果你很愛爬坡,或是爬坡的比例比平路高建議還是用爬坡車。但是不要以為買了爬坡車 大家都愛爬坡所以看你使用的比例多少: 平路多 還是 山路多 自己要衡量簡單點:1. 平路 80% 山路 20%=> 空力車2. 平路 50% 山路 50%=> 空力車3. 平路 30% 山路 70%=> 爬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