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schau wrote:
最主要50 車架龍...(恕刪)


請教andeschau大
stack這項數據我一直都不了解它的參考價值在哪
目前在網上爬到的文,似乎跟坐墊調整有關係
到底該配合哪些數據一起參考比對才具有意義?

bear919919 wrote:
其實壓根沒想過會買...(恕刪)

版大你好, 小弟才疏學淺不是很認識您這車子的品牌(剛入門一年多), 不過最近有在看輪組, 剛好您的輪組Hawkvi F3 SL是我喜愛的, 方便透露一下入手價嗎? 還有騎乘的感覺, 謝啦!
Jason Chen1234 wrote:
版大你好, 小弟才...(恕刪)


輪子我是買成車,直接請店家把輪子換掉,金額也順便折抵
所以實際上輪子多少錢我也不太了解
拍賣上我看到的售價大約落在16k~18k左右

我車子的品牌名稱是Speedone,專門製作鋼管車的台灣車廠
不認識很正常,這個世界的單車品牌太多了,主流又是碳纖維
另外騎乘感受其實之前你的文章我有回過你了喔

幅條是扁的,前後各16隻,側風的影響很小,蠻吃香的

剛性不清楚,我68kg不會軟腳,從網上的心得來看都是正面評價

加速和速度維持都不差,爬坡有點弱,起步不會噴出去,可能我騎鋼管的緣故

輪組重大約1500kg上下,輪棘聲超大,有時後挺丟臉的

前輪橫向寬度較窄,後輪橫向寬度較寬,輪胎我用前輪配23c,後輪配25c

偏向平地輪組,想用一套輪組打天下,還是去看看瞎貓或跑零,當然售價...
Stack 主要影響坐姿趴和不趴
例如耐力賽/長途車架的stack 都比較高(同廠同size對比)但相對reach 就會比較短。這樣你的座姿就會比較upright,不會很趴。

其中有一種指數叫stack to reach (STR) ,如果是1.3 就是一架又趴又長的車架,1.6 則非常upright的。
比如bianch Oltre XR1/2 size 50, S:503, R: 383, STR是1.31,所以說這車架是非常比賽向的;而cannondale synapse carbon size 51, S: 549, R:370, STR 是1.48,就相對是舒適長途型的。

所以stack 和reach 一定得同時看。
因為同一reach 下, stack 的差距大,其實不是只有車頭變高了。

例如大家都是380 reach, 一架stack 500, 另一架530,但當stack 500 那一架去升高stack 到530 時(墊墊圈),由於頭管角度的影響下,reach 就會減少了(本來量度到頭管頂中央,現在到墊圈頂中央); 所以嚴格上說reach 一樣,stack 高了,size 也就大了一個碼。

當然如果stack 跟reach 同一時間增加,size 改變就更明顯了。
再給一個實例
Bianchi 的Oltre XR1/2:
Size 50 - S: 503 R: 383
Size 53 - S: 530 R: 383
兩者的reach 都一樣,可是stack 差了差不多3 公分。
那是不是騎50 跟53 就只會感覺到車頭高了呢? 不是。正確來說 你會感覺到53 大了一個碼。 只不過STR 在2 個size 下跟本不一樣吧了。

但這差別是可以用短一點的龍頭來彌補。

所以選擇車架時,先想一下你想要的騎乘姿勢:是要進取型的大高低差(核心肌耐力okay, 腰要彎得下), 還是舒適運動型的小高低差?

再計算一下目標車架size 下的STR 來看看它會不會太直立/太趴。 如果你腰趴不下,還買STR 1.3 的車㔖,你則只能墊高幾公分墊圈,那成車組出來的樣子就不太美觀吧?

但當然也得看看座角會不會太大/小,而令座墊調不到位置呢?另外座管長度會不會太高/太短,令組出來成車的樣子很奇怪?

andeschau wrote:
Stack 主要影...(恕刪)


坦白說,你講得很清楚,我聽得很模糊
從小區塊(有效上管和Reach)來看似乎相同或差不多
但從大區塊(整體車架)來看車架尺碼卻是大一號?
不知道我理解的方向對了沒有,我似乎只從小區塊去看
我只懂得加減乘除,有時候買東西還要按計算機呢
對,可以這樣說。

而且最大問題在於同一型號車架,在不同size 下, STR 也會不一樣。這因為物理上的限制、騎乘感的影響、及外觀上的設計所造成的。

所以簡單說,如果你現在騎的車子fitting 很好,下一個車架在同一size 下又是差不多幾何,那麼reach 跟stack 差不多的,就不會錯。

如果碰到幾何差別大的(例如由舒適型轉到比賽型的),可能壓跟兒不知道要選那個size,那麼還是最好到訓練架上/到街上試騎一下吧!因為角度不同了,STR 又不同了,要對比上來是十分困難的。

比如我在騎的車是size 46, S:512, R:373, 龍頭放到最下,100龍頭,姿勢是十分趴的;今天去試騎另一品牌的耐力型車架,size 51, S:549, R: 370, 龍頭放到最下,用90長度,騎上來也十分合適,而且不會太趴。

那車架是比我騎的大一個碼,不過由於小一號的size 48 壓縮太大,座角和頭管角也很大出入,感覺沒有了耐力車架的穩定度,加上外型也不好看;那麼在大一個碼的車架也可以調到我fitting 下(座墊調到位,龍頭不會短過90,座管也伸得出來),當然會選擇大一碼囉!
看來我的運氣相當不錯!居然買對尺寸了,我一直超擔心這件事的說
恭喜樓主挑到適合自己的車架size
沒被網友洗腦挑小一號車架

河濱常看到騎公路車的車友
手握煞變把 聳肩 手肘超直 背部僵硬
甚至手腕撐在上把 手指朝外
座管又拉很高

完全就是車架size挑錯的設定
呵呵,那可能只是踩久了,核心肌不夠力吧~ 始終大高低差對身體要求很高呢(除非本來就是手長腳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