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R2裝好一點的座墊舒適度可比碳纖維車架?

我之前就是騎slr2後來換到adv車架等級,對於吸震效果明顯改善蠻多的,當時slr2也換過碳弓坐墊,效果非常有限
chachaping wrote:
在 01 經常聽到碳...(恕刪)



就物料上,碳纖維車架會過濾了很多高頻率的震盪,相反金屬車架會出現那種共震,這對騎乘長時間來說,分別相當大。


的確鋁車架多數是比碳車架硬,而且加速度比較快,力量傳遞比較高。但我們比較的地面不是平滑如鏡的路面,因此我們會因路面震盪的情況減低了踩踏效率(加上震盪也會使騎手更快疲勞)。


所以就車架設計。碳車架能容易地造到該幼的地方幼,該加強的地方加強,令效率保持下,提升吸震力。所以大家這樣推崇碳纖車架是有原因的。


如果要選擇金屬車架,鋼材是一個十分理想的物料。獨有吸震性確實比鋁車高太多。但換來就重量多了500g-1kg⋯⋯
樓主可能要先搞清楚要輕鬆騎(日近50K)?還是要競速(山路競速)?
如果舒適度為主,Ginat的Defy或CONTEND系列車架會更適合(D-Fuse坐管真的有比較吸震)
但是,這並不代表CONTEND與Defy會跑的比TCR慢唷~腳力才是一切呀~

感覺你問的很像第一次買公路車,前陣子也在選車,我把選擇的方式分享給你參考
1.大概抓預算的8折當作買車的價錢
2.2成剩下的留著買安全帽、人身衣物、車包、水壺架、水壺、碼表...等,可能還不夠花
3.有品牌愛好就先選品牌,沒有就找大廠牌的
4.個人覺得5萬以下的車,圖裝比較重要,最好是那種一看圖裝就愛上的最好(要看實車選唷~)
5.變速順暢度與適用度5800(105)跟4700(Tiagra)我試騎的時候覺得差不多
6.碳車、鋁車個人覺得差不多,碳車優點大概就壓過白色減速條的時候比較不顛吧!

我覺得有個版友說的很對,要能引誘你常騎的才是最適合你的坐騎....女人也是
用最市俗的講法
你拿鐵鎚 用力敲一下薄鋁管後再立刻抓鋁管
跟你鐵鎚 用力敲一下薄木/碳管後再立刻抓木/碳管
差在...抓鋁管的手絕對麻很多
而且 就算是敲鋁管中間但手抓末端, 鋁管依舊共振麻麻麻
但如果是敲木/碳管中間但手抓末端, 可能震動都被吸掉完全感受不到

鋁管不舒服不在於他硬, 而是那種高頻振盪會讓人手or屁股麻到沒力
當然靠設計or座管座墊可以改善那種麻痛感, 但我覺得本質上還是有差異.
如上段所講的例子, 前叉的震盪, 鋁管依舊會傳到車把or座管,
但碳車的前叉的震盪傳到車架就被吸得差不多, 再傳到車把or座管就幾乎沒了

我也是換了碳公路車後 才知道碳車比有避震的鋁合金登山車還舒適
因為再怎麼好的避震器, 金屬管就是會高頻振盪

a4804838 wrote:
如標題,因小弟預算...(恕刪)

chachaping wrote:
在 01 經常聽到...(恕刪)


真的有差~你騎過就知道了

而且換其他東西~我覺得都沒車架差異來的大~因為車架體積大~吸收的效果會大得多

spinpin wrote:
用最市俗的講法
你拿鐵鎚 用力敲一下薄鋁管後再立刻抓鋁管
跟你鐵鎚 用力敲一下薄木/碳管後再立刻抓木/碳管
差在...抓鋁管的手絕對麻很多
而且 就算是敲鋁管中間但手抓末端, 鋁管依舊共振麻麻麻
但如果是敲木/碳管中間但手抓末端, 可能震動都被吸掉完全感受不到
...(恕刪)


這樣的解釋真的很清楚啊!

有人說最吸震的材質其實就是木頭了,不嫌棄眾量的話把平把車的把手改成木頭的,絕對最舒服 (有點軟)
abu dhabi wrote:
這樣的解釋真的很清楚...(恕刪)



Fixed gear 上就有出過木條的手把。呵呵


基本上木頭就是重哦!在公路車界,重量就佔很大的比重;很多人也花大量金錢來換重量。

always CoCa Cola wrote:
TCR SLR2沒有多硬啦,,,,,,,,,,,,,,,,,,騎了一年的過來人,


我的看法和你一樣


很多人不會重複買同樣的車子, 不過我比較奇怪, 我喜歡買不同材質的同樣幾何的車架. 當然也是因為G社後勤補給方便, 到處都有直營店(當然水準有高有低就是了).




紅七仔 wrote:
顛?震? 在台灣路面上能區分那個較為舒服的人不多吧!


如果沒有鐵屁股就別騎公路車了,,,,,,,,,,,,,
如果要買第二台公路車, 我也只考慮Giant TCR SL車系, 聽說也蠻硬的,,,,
差蠻多的
我TCR鋁車跟碳車都有
鋁車震多了
騎長途或是路況不好的區域非常累
尤其是長下坡一定要緊握震到不行的車把

看看自己的車隊隊友
所有買鋁車的最後都升級到碳車了
反而騎鋼管車就不一定會換碳車
時間久了
其實大家都會朝向舒適取向
wayne1739 wrote:
時代不同了鋁車一定...(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