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选择公路车TCR 或Defy

還沒有解決難解鎖的問題,但晚上去車店問問看
由於家裡人有一部Defy advanced 3, 所以還是偏向打算出碟剎的TCR,大不了就換著騎!
粉紅貓M wrote:
貓期待,捷安特哪天把 平把的TCR也加到目錄上去 @@ /

粉紅貓M wrote:
嗯....貓期待 平把的 TCR 問世........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8&t=4968984#62181321


粉紅貓大 的文, 內容很豐富, 我終於看完了 @-@a

不是有一款 FCR 就是平把的TCR了嗎? (平把車我就沒研究了)
bky168 wrote:
由於家裡人有一部De...(恕刪)

我也半百了,Giant TCR, Defy和Propel我都有,且會輪流騎同樣路線,彼此間騎乘感覺差異真的不大,要說最大不同反而是重量,Defy因為是碟煞比較重,均速會比較慢一點
粉紅貓M分析得很不錯,有學到一些東西,但我覺得廠商宣稱的差異有點被放大,我就被這種宣傳洗腦才三種都買來試試,最後發現非專業的人應該感覺不出來差異
我明年50,其實還是得看你柔軟度跟核心肌群是否建立。我公路車齡大約7年左右,一開始墊3公分,後來又把龍頭反裝,大概半年後才慢慢適應!切記不要把前叉裁短了!目前的通勤拼裝車!

t.y. wrote:
不是有一款 FCR 就是平把的TCR了嗎? (平把車我就沒研究了羞sorry)

.
.
.
.
.
.
喵嗚~
.
t.y. 晚上喵喵~
.
我是粉紅貓M
.
~~~~~~~~~~~~~~~~~~
.
FCR 沒有在 2017的高級車的單張上面,這台是出現在 2016年 秋季平價車款的目錄的
.
「騎動。健康。」
.
的這一頁。
.
FCR 跟TCR 是不一樣的東西。
.
TCR 算是短程衝刺用的車種, FCR 是爬坡專用的公路車種.

從它的原廠 齒輪比來看,
.
TCR 大盤 50/34 飛輪 11-28T 22速
.
FCR 大盤 48/36/26 飛輪11-34T 30速
.
從這邊一看就可以發現,
.
TCR是很標準的平路車, 但是大盤也沒有配到 52 / 36
.
腿力夠的選手可以拿 他來 爬坡沒問題。
.
FCR 的大磐就乾脆的給你配成登山車的三盤齒比了
.
齒比看完,再來看車架。
.
.

.

上圖 FCR
下圖 TCR SL 2

.
.
從後輪看
.
TCR的後輪把立管給啃了一口,表示後下叉短
.
這個設計好處是會讓加速比較直效,不會有延遲感
.
FCR 的後輪離立管遠,表示後下叉比較長
.
好處是過彎甩尾比較不會 晃,並且地面的震動可以少一點傳到人身上(效果有限啦)
.
~
.
再來看前輪,
.
TCR的前輪貼近車身,表示頭管的角度比較大,所以直線前近的阻力會比 FCR小
.
適合直線衝刺,
.
壞處就是轉彎比較敏感,不太穩。
.
~~
.
另外,
.
TCR的後上叉與 立管,立管與上管 接點在同一點
.
FCR 的後上叉與 立管,立管與上管 錯開了
.
現在很多空力車的設計都會錯開,
.
好處是能濾掉較多的震動,
.
更進一步的後上叉的作用,貓還沒學到,
.
上管跟頭管貓也還沒有去問過,
.
等貓改天回台北有記得的話再去問 (貓一定會忘記 ~"~ )
.
.
結論:
.
FCR 是平把的爬坡專用公路車種,
.
如果找人再把飛輪改到 40齒的,騎起來都快要脫離地心引力了 。
.
TCR 是比較汎用型的標準公路車
.
平路、小坡ok ,
.
一般腿力的人,要專門爬坡的話可能 要找人改 11/32 的飛輪。
.
TCR 系列後面有KOM的都是配50/34 11-32
(都叫KOM就是要讓你騎去爬坡的~)

Defy 2016 adv 2以下車款也都是配50/34 11-32
Defy 2017 除了adv SL 0(這台台灣沒出)以外,全線也都是配置50/34 11-32
粉紅貓M wrote:

.
.
.
.
....(恕刪)

看了粉紅貓M大精闢的分析,真的對車架幾何的設計學到很多。
可以請粉紅貓M大再分析一下FastRoad CoMax 1跟Defy改平把後兩車的差異嗎?(但就車架幾何分析,不考慮變速與輪組)
柯P一日北高選前者,一日雙塔換成後者,只是為了更適合長途嗎?謝謝!
ALH wrote:
可以請粉紅貓M大再分析一下FastRoad CoMax 1跟Defy改平把後兩車的差異嗎?
(但就車架幾何分析,不考慮變速與輪組)
柯P一日北高選前者,一日雙塔換成後者,
只是為了更適合長途嗎?謝謝!

.
.
喵嗚~
.
ALH 喵喵~
.
我是粉紅貓M
.
~~~~~~~~~~~~~~~~~~~~
.
剛剛翻了一下人家的 FB
.
貓是在 2015/4月6日開始跟小叔叔借登山車來騎,
.
後來添購了小折(451輪組的) 貓把她當跑車
.
今年(2017)的9月2日拉了台 公路車。
.
說真的,貓除了小時候外,接觸單車的時間不到 兩年。懂的也不算太多
.
~~~~~~~~~~~~~~~~~~~~~~~~~~~
.

.



上圖 Defy (2017年平把) 下圖 Fastroad (2017 年)

.
.
其實,柯市長拼北高騎 Fastroad 是因為,他自己本來就有在單車運動的習慣
.
當年那台 Fastrroad 是 他自己的車~
.
拼完北高後,想要在跑雙塔,他的車的老闆就很認真的推薦他要換Defy
.
後來他真的換了,但是當年 Defy 是只推彎把,所以後來是把彎把改成平把。
.
另外,柯市長不是冒然就下去北高的。
.
在衝北高前,據說他踩了3個月的訓練台,把體能都準備好了,
.
還專挑東北季風最強的日子,從北往南騎。
.
固定式的訓練台,除了主要鍛鍊體能外,
.
就是在沒有路況干擾的環境讓身體記住熱身完後的甜蜜點
.
也就是自身的最佳踩踏頻率,還有輸出功率。
.
這邊的最佳,指的是 可以不停的騎上 1小時甚至 2~3小時不停。
.
練成後,下了訓練台,在路上,因為身體已記憶了甜蜜點,
.
所以有上下坡時,身體腿部能感受到踏板的輕重,會主動的去換齒輪檔位。
.
遇到逆風順風也會主動感知而去切換齒比。
.
再來 ........... 大家猜猜看,柯市長準備了多少個 破風手輪留幫他破風........( 表情符號:淫笑。)
.
當然還有很多東西要準備的.......
.
.
這邊貓想說的是很老的話....
.
人才是重點 (包子臉)
.
人為因素搞定後,接下來就是硬體.
.
~~~~~~~~~~~~~~~~~~~~
.
這邊貓只有找到 Defy的 車架幾何 ,沒能找到Fastroad 的
.
當時,貓在2016年初開始想換車車時,也研究過捷安特的車款,
.
只是當時Defy 超了遇算,且樣子不是貓的菜,所以貓是抓 anyroad 還有Fastroad 來比較
.
看圖很難說明
.
到現場車店看車,首先會發現, Fast road 的 下叉是作成刀狀的
.
這個管型,跟美利達的 REACTO(銳克多) 的管型一樣
.
瑞克多相信有在看車的人都不寞生,就是電影破風內的主角車
.
也是目前台灣單車一哥 馮峻凱的座騎。
.
而Defy 的下叉還是棒棒狀的。
.
~~~~~~~~
.
用最直接的說法,Fastroad 是空力車,而 Defy 有沒有經過空力實驗,貓就不知道了。
.
從車架上來看~
.
前三角部份,目測(對,貓真的只能目測),
.
Fastroad 的頭管比較短,有效上管長度比較長,
.
所以 同樣是平把,但是 兩者騎起來 Defy 應該會上半身比較挺。
.
比較挺 相對的風阻會大,但是可以「挺」比較久。 (這邊是貓猜的)
.
前輪跟下叉的距離推測,兩款車種,頭管角度是差不多的~所以
.
就不討論了。
.
.
立管部份,貓本來不太想說,因為沒切確的數據,單純的目測
.
貓也實在看不太出來哪個立管比較大
.
所以貓只是簡單的提一下
.
休閒車種的立管角度會斜一點(立管角度小)
.
公路車會挺一些,
.
三鐵車的立管會將近 90度
.
所以,真正在三鐵的人,會把座椅調很前面,
.
人趴在休息把上,騎車不是往下踩,而幾乎是往後踢
.
原因很簡單.........因為游完 泳,再來騎車,基本上是手無扶彎把之力的情況。
.
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特殊的騎乘姿態。
.
~
.
後三角部份,
.
Defy 的後上叉與立管‧立管與上管 的兩個接點是錯開的
.
這種設計可以抑制來自後輪的震動 (貓沒比較過,有車借貓的話,貓能感受的出來)
.
這樣的設計,出現在很多地方,例如:
.
美利達的 Ride C夾車種~
普赫馬的 一級鋁車 BRAVE
ASTER 的 F35
高士特的 RCA 2.1
.
.
不過奇怪的是
.
2017年 美利達斯特拉改了車架加入了空力設計,這個部份不討論
.
美利達 2017推出的 Ride C夾版本是過去舊的車架
美利達 2017推出的 Ride碟煞版是新的車架,卻把這種設定拿掉了
.
把 後上叉與立管‧立管與上管 的兩個接點 給貼在一起.
.
這讓貓想了好久都沒想出原因。
.

上圖 美利達2017年 ride 7000 C夾版
下圖 美利達 2017年 ride 7000 碟煞版

.
~~~~~~~~~~~~~~~~~~~~~~~~~~~~~~~~~~~~~
.
最後一個 東西要說的是碳纖車,一般人不願意說的東西。
.
鋼管車跟鋁車的材料硬度夠,鋼性也夠,所以在強度容許上
.
會盡力的在能抽薄的地方抽薄。
.
但是碳纖車不太一樣,
.
碳纖車是用一片片碳纖布裁剪後去拼接粘合,高溫高壓成型的
.
碳纖布的特點就是密度小,所以
.
車架就會用管壁的厚度去換它的鋼性,
.
所以車子管子鋸開,鋼管跟鋁車的管壁就不會太厚,
.
但是碳車的管壁,尤其是前下管,不管造型是啥,一定粗壯的很....
.
一台車的車架重要,就是重要在鋼性的不同,會導致這車架的調性
.
是軟車架或是硬車架,
.
有在注意車的車友就會知道, AXMAN 的碳纖車架,騎過的人都說硬!
.
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貼布的工法,另一個可能性就是,
.
管壁多貼幾層,造就超硬的車架。
.
.
早期還是 T700碳纖布的時代,
.
有隻FUJI車架的鋼性特強,
.
經過了 7~8年
.
T800的 T1000的布都出來,但是有些車友用不慣現在軟軟的車架
.
騎來騎去,還是騎回原本的老車架
.
原因就出在老式的工法,雖然是用T700的布,
.
但是它用厚度與重量去換取車架的鋼性 (其實,就是比現在的車架多200克)
.
說這麼多,貓還是要老實的說,
.
Defy 跟 Fastroad 的車架材料,貓查不到,車架的工法貓也不知道,
.
車架的厚度貓還是不知道,
.
不知道就算了,至少可以貓體實驗吧!
.
偏偏這兩款車貓也沒騎過 (一臉無辜).
.
.
結論:
.
柯市長他的車店老闆一定是有在騎車的人
.
所以比較過兩款車款後。
.
對兩支車架異同處有所了解,才會推薦騎長程的要換 DEFY
.
~~~~~~~~~~~~~~~~~~~~~~~~~~~~~~~~~~~~~~~~~
.
另外提一下,
.
貓的鋼筆界的筆友,建志大哥
.
在今年4月去環島時,騎的就是DEFY ,後來在5月還是6月吧
.
換騎 TCR了~
.
貓一開始不太懂,後來最近懂了,
.
沒有長徒,DEFY 很難展現它的優勢。
.
貓的心得是
.
短程的騎程,一般人(例如貓) ,挑喜歡的車架外型就好
.
反正不是選手,差別不太大,車架自己喜歡最重要。
.
喜歡車車,就會常常出去騎,
.
自然會健康
.
.
.
再再然後,貓的公路車 10月2日滿月
.
貓本想在那天PO開箱跟一個月心得的
.
沒想到當天晚上接到噩耗,建志大哥騎車車上山,在回程半山腰心肌梗塞,
.
送到萬芳醫院後沒救回來,
.
貓這次10月回台北,就是去參加告別式的。
.
傷心~

.

粉紅貓M wrote:

.
.
喵嗚~
....(恕刪)

感謝粉紅貓M大您的詳盡分析與說明。與您在筆閣的文章一樣讓人感到滿滿的分享與誠意。多年前也曾向建志兄請益維修古董鋼筆,真心感激他的無私分享!願他一路好走。R.I.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