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線 wrote:
管胎也要填充補胎液但(恕刪)


管胎最大問題是還要去另買輪框,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沒像無內胎框除了最新的無鉤型以外,大多都能兼容有內胎.

美國eBay上一堆非常優秀又不貴的管胎框長久以來都乏人問津,倒是無內胎框若價格合理,往往就被秒殺.
TL胎真的舒服但是麻煩,但是我又不想再換回open,只能勤打氣,補胎液硬化無解.....
自從三年前開始用無內胎之後,現在等車上四條GP5000TL和兩條Gavia Race 0磨完之後我也要棄坑了。
理由有以下三點:
1.重量較輕的無內胎,例如200克出頭Gavia Race 0,騎了900~1000公里之後會變得很容易被刺破,我三台車在三年之內換了八條胎,相較之前用Open胎GP4000SII三年沒換破過半條。後來改用300克的GP5000TL之後騎了2000~3000公里都沒有破胎的問題。

2.補胎液依照我的經驗效果大概只有半年,超過半年的補胎液破胎不管大小洞都沒有效果,只是一直在噴而已,因為打氣時本來就有水氣,打久了自然補胎液參了水就會變質了。那補胎液補不起來換內胎總行了吧? No, 因為要拆裝比起Open胎可是難用不少,手上還要沾滿補胎液,如果直接帶一條外胎又有打不起來的問題,所以真的破了就學管胎破胎那樣打電話叫車載回家比較實在。

3.別以為只有輪胎會破,我發生過三次破無內胎襯帶,氣會從輪框噴出來,特別會發生在剛換過輪胎的時候,因為拆裝輪胎壓力改變或挖胎棒也可能會傷到襯帶,所以不想賭運氣的話,換輪胎的時候最好連襯帶和氣嘴一起換,但這樣會多不少花費。
一定有地方在漏氣, 氣嘴襯帶換一換, 說不定能解決問題.
輪胎如果不當拆裝, 或用內胎救過氣又打太飽, 可能導致輪胎變型氣密變差, 那就只能換新胎.

新款的Zipp 303S無勾輪, 據說胎壓只要打60~70psi就能達到最佳滾動, 是否就能克服破胎問題?
雖然無法裝內胎, 如果只要打很低的胎壓就能正常跑, 那洞應該就比較容易補得起來?
上週無內胎才剛破胎,後來自己換,拆胎,洗框,換Maxxis新款無內胎,一輪約50分鐘搞定
Maxxis的算好裝的了吧
破胎也讓我撐了13km回到家


jsutfun wrote:
無內胎跟碟剎車一樣都(恕刪)

碟煞反而比較好顧
~新竹阿哲 wrote:
無內胎路感真的很棒,(恕刪)


先說我自己是還沒試過真正的完全無內胎系統啦(Escape 1 Disc的無內胎不算,那其實只是把內胎跟外胎做成一體成型而已),但我對無內胎系統補胎液可以避免破胎很有興趣(因為一直不擅長換胎),卻也很怕無內胎系統換胎時補胎液會亂灑很難清麻煩。

我曾經想過如果無外胎系統裝一條內胎進去,然後把補胎液灌在內胎裡面,這樣一旦破胎補胎液還是可以立刻補住漏洞不會漏氣;真的補不住也可以撐回家裡,只要把內胎拿出來丟掉,重新換一條新的內胎進去再灌補胎液,完全不必清輪框跟外胎,就可以同時保有無內胎跟有內胎系統的優點卻不必承擔兩個系統的缺點。不知道有人這樣試過,還是樓主可以試看看分享一下是否可行呢?反正你前輪都已經塞內胎了,只要灌個補胎液就好。
eric62 wrote:
上週無內胎才剛破胎,(恕刪)

請問這洞有多大呢? 會常常需要把外胎換掉嗎?
JW75 wrote:
我曾經想過如果無外(錯>內)胎系統裝一條內胎進去,然後把補胎液灌在內胎裡面,這樣一旦破胎補胎液還是可以立刻補住漏洞不會漏氣;真的補不住也可以撐回家裡,只要把內胎拿出來丟掉,重新換一條新的內胎進去再灌補胎液,完全不必清輪框跟外胎,就可以同時保有無內胎跟有內胎系統的優點卻不必承擔兩個系統的缺點。不知道有人這樣試過,還是樓主可以試看看分享一下是否可行呢?反正你前輪都已經塞內胎了,只要灌個補胎液就好。

內胎因為有彈性,所以萬一有破洞,
那個洞會擴大,補胎液是無能為力的。

結果就是內胎的氣體與補胎液瞬間從
破洞處大量漏出。
因為氣體的速度比補胎液流出的速度快!
理論上氣體在從外胎的破洞跑光之後,
那個外胎的破洞還是無法被補胎液補住。
dupla68 wrote:
請問這洞有多大呢? ...(恕刪)

從裡面看我是看不出洞,但補胎液用了約7個月沒換
因為pro one胎用約1800km,我就直接換Maxxis的新胎,沒補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