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斯金 wrote:請問你有數據佐證你覺(恕刪) 白痴汪汪狗 wrote:請問樓主有功率計嗎?...(恕刪) 確實沒有功率計無法量化數據,沒辦法討論這個議題是我欠缺考量了。至於我說碳車我騎乘時比較省功率,是因為在騎乘碳車前我都騎鋼管車,在訓練量、訓練路線、strava騎乘數據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換碳車後約莫半年我發現體能變差了,因此推估碳車比較省力,導致訓練量不足體能降低。4:30秒那裡范老師有提到他騎相同的路線相同的時間省了50W,因此讓我不解,在三鐵競賽裡面換了三鐵車不是應該要提升W數換取更少的時間嗎?但范老師卻是說省了50W,但看完acer大大的解說後好像又有點了解,acer wrote:不過,更快速度會帶來一個必然結果-空氣阻力,當速度上升到 30kph 以上,空氣阻力變得明顯,這時候提升功率,所帶出的速度提升就不明顯,或者需要等比級數的功率提升。 要提升速度給的功率勢必要更多,在效益的考量下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省W數了。看完各位大大的提點後我也去爬了一些影片,看完後發現功率計還蠻值得買的,可以準確的去配速,應該就可以數據化車的特性在哪裡了。我自己的結論是我個人能力太低,無法透過車子來提升速度。
瘦的狠 wrote:騎相同的路線相同的時間省了50W,因此讓我不解,在三鐵競賽裡面換了三鐵車不是應該要提升W數換取更少的時間嗎? 我覺得兩種都是一樣的啊,只是量化的講法不同而以,其它外在因素不考量下,騎相同的路線相同的時間,可以省W ,你可以不省那幾W,給它催下去,應該就下面的狀況啦,騎相同的路線相同的W數,可以省幾秒,選擇表示方式而以..省幾秒的講法也在其它YouTuber看過啊,都是在行銷車更好的一個量化的參考 而以..xd
瘦的狠 wrote:是因為在騎乘碳車前我都騎鋼管車,在訓練量、訓練路線、strava騎乘數據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換碳車後約莫半年我發現體能變差了, 先拉咧一下有持續騎車,Strava 要不突破 PR,我覺得這反而有些困難。不怎麼認真騎,還是三不五時,又有新的 PR。然後,原先的路線會變得太短,開始會加碼,不加碼都不行,需要找長一點的,或者有一點點難度的坡來騎。.. ----我也還沒有用過功率計,下次也想來試試。
三鐵車的騎乘姿勢 踩踏力量跟效率正常來說會比正常騎乘公路車差 不過風阻會低不少這影片以前看過 應該說是 換成3鐵車騎乘時他用比原來更少的踩踏功率(少50W) 騎乘一樣路段跟一樣的成績這樣相對就省了不少力假如可以在差不多一樣FTP下騎乘來騎三鐵或是計時車 時間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