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136分
文章編號:85160052
也是現在的趨勢
真的不必要去玩之前的東西了
可以改的元件多很多 更好玩 但玩起來也就相對要花更多
框煞也可以玩 只是現在商品可以玩的種類愈來愈少
框煞當然也是煞車很棒的啊
阿不然在沒有碟煞前是怎樣 用腳煞車的嗎????
碟煞真的好玩
看你會不會玩而已
如果大家是討論煞車這回事
那真的是好笑的一件事
輪胎就這麼一咪咪抓地力
要講什麼
討論預防性剎車的技巧才是重點
阿就沒有人願意聊啊
碟盤真的美
你要會搭配
卡前 碟盤 來令 油路 ... 也正在等待未來有更多改裝品可以來玩
來個對四雙碟輕量化 帥!
這市場還是處女
一台公路車都可以買台國產車了
只是沒有商品給有錢人買而以
廠商不會沒看見的
以上是針對改裝 玩樂的想法
股煞框煞 也可以玩 就 .... 只能玩那幾樣而以
聊煞車的話
碟煞用在公路車 確實滿好笑的
那種速度
那種輪胎抓地力
那種扭力
還有那可愛的散熱鰭片
只能說
廠商為了賺錢
什麼花招廣告手法都可以變得出來
什麼手感的
都可以調的很C奶
想不想玩而已
以上是在說賣商品這回事 不是在講煞車這個機制
煞車還是預防性煞車+煞車技巧
什麼煞都做得到
以前碟煞剛出來時還不成熟,不建議買
現在碟煞系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可以入手
買新車也建議優先考慮碟煞系統
除非你要追求極致輕量化,才需要考慮C夾
但這會有點矛盾,因為想要極致輕量化你就避不開碳輪組
而碳輪組使用碟煞制動顯然是比較理想
並且實際上也沒有特別必要這樣做
因為輪組最外側的重量才是影響驅動效能最關鍵的要素
碟煞增加的那點重量根本無關緊要
至於有沒有辦法土砲改進行特規化安裝,達到通吃,是有的
比如你可以前輪碟煞,後輪C夾
因為制動主要靠前輪,甚至你可以將100%制動都交給前輪,後煞當備用就好
這樣就能在使用碟煞的情況下還能大幅度減少重量
(這就是很久以前說過的,C夾車也可以在不換車架的情況下裝碟煞,只要更換碟煞前叉就行了)
可利呼大大說 碟煞可能是用過就回不去了,不過 從影片下方的留言以及本樓的留言來看,其實支持C夾的人還是很多,這跟大家聽到絕大多數買新車的人都要碟煞,比例上很不一致,可以猜想目前仍支持C夾車的,應該多半只是因為自己還是騎C夾罷了。要買新車時會不會就換個位置換個腦袋了?
- 碟煞車的車價與維護成本相對高一點,對於預算考量的人會比較掙扎,但有人嘴硬說錢不是問題,目前新款一級車裡剩DOGMA F有做C夾,會買這台的才是真正的C夾魂! 我感覺這就像前陣子BMW推出的末代V12 760Li,有錢真想買來收藏的概念。
- 碟煞車不易DIY自己處理,也常有高手提到這點,但我想既然都是高手了,學習一下新東西應該也不難吧?
還在騎上一台C夾車時有次在台中大雪山上要下山過大棟派出所後忽然下大雨
輪組是用ROVAL CLX 50mm 剎車塊是用黑王子 這組合應該算上的了台面了吧?
結果就是我沒辦法在大雨中順利下山,只能在路邊賣水果的攤販那等雨變小在繼續下山
當下就是明明剎車已經死命壓到底了速度一樣沒有辦法有效的降低下來。
接下來就是同個地方也是大雪山
這個月也是騎上去要下山時忽然下大雨
這次更慘在隧道口就開始下
如果有騎過大雪山的車友應該知道大雪山的路況在大棟前跟大棟後差異有多大
這次騎碟煞車下滑時一路直接下到山下。
需要制動力時只要剎車稍微用力握住,速度就可以馬上有效降低下來。
這跟之前C夾車的性能真的是差太多了
以上是自己親身經歷
單就以煞車性能來說,我肯定碟煞車在突發狀況下的穩定性。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