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o0408 wrote:
剛看了GCN 的最新(恕刪)
我覺得ab大對於重量及空力這個問題想得太過認真了,誠然新一代的公路車實驗一再強調空力對於速度及節省瓦數的效果比重量影響更大,但對於休閒組的車友而言,重量的影響其實比空力明顯重要太多。
人在騎車的時候,影響空力最重要的部份,其實不是車架或輪組,而是人的姿勢跟身體本身。可利呼的影片也說明了,影響空力最大因素排名,首先是跟車,接著是握下把,再來是衣服貼身,至於其他什麼空力車、高框板輪、空力配件的空力效果全部加起來,都不如你騎個完全沒空力的傳統鋼管車搭低框輪組,但是握下把、把身體趴低。的確,花大錢砸在空力車架、空力高框板輪上,確實能稍微減低風阻讓速度快一點,但不管你砸了再多的錢在空力配備上,騎車時你是完全沒有任何感覺的,一直要到回家後把車錶的資訊dump出來比對,才會發現速度真的比完全不空力的車跟輪組快了那麼幾秒。追求這些空力提升對於像我這樣休閒組的車友來說,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重量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平路或爬坡,重量輕的車子或許不見得快,但體感上它絕對更好騎。重量輕的車子騎起來心到意到、意到力到,輕輕蹬一下,踩多少力車子就會有多少回饋,完全不拖泥帶水,沒有那種重拖、踩到泥沼的窒礙感,幾乎感覺不到車子存在,騎起來爽度一流。對於休閒組的騎士來說,我可以忍受車架沒空力,低框輪組風阻高,回家後車錶紀錄倒出來後發現慢了幾秒,但我沒辦法忍受每下踩踏都拖泥帶水,還得想辦法費力拉高迴轉速,還得用「正確的騎法」車子才走得順。車輕車重的踩踏體驗我不需要看車錶、不用回家比對紀錄,從第一腳踩下去到最後騎完為止每下我都立刻清楚明白這台車到底好騎或難騎。對像我這種休閒組的車友來說,車重就是難騎,這不是自我催眠說我雖然騎得很痛苦,但我其實很空力等一下結束看車錶會很快就能麻痺的。因此,對我而言,不管是選車或選輪組,重量的重要性,絕對是遠大於空力,這根本完全都不用研究。
中社18分,平路32km/hr。
不管你換了什麼車,換了什麼輪,快都快不過那幾分鐘。
唯一有差別的就是:
-睡飽
-吃好,吃少
-風的條件
-心情條件
這四樣裡面有任何一樣得到滿足,直接有效的影響成績大於裝備成效。
不如讓自己睡飽,吃好,精神爽,戰鬥力高,前面有一整排翹臀髮香團,
一不小心就會催出PR了。
性慾高,睪固酮高,就能大幅提升體能。喔,離題了。
---------
版主提到
Sworks Aethos 和 Factor Ostro VAM (兩台差距超過一公斤),在體感上爬坡的確【輕的比較輕鬆】,但實際爬一小時的坡看時間又沒有感受到明顯差別。
就幾乎驗證了差距不大,只差心靈爽度不同,
有時候我想想我騎得不是車,是腳底下的錢,想著想著突然又很爽起來。
就跟有些人戴著勞力士幹嘛用,難道是為了比石英錶還準嗎。

個人積分:3469分
文章編號:85403400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