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個初學者的角度,看了過多篇的經驗分享,
難免會對於公路車所有問題過於緊張,其實爬文是有幫助你遇到什麼類似問題,
但也不代表那些問題搞不好對你而言是個很大問題,
但其實問題可以平常心遇到再一一解決啦。

第一,換彎把,萬一我不適應怎麼辦:
利用身高跨高資訊買TCR其實真的不會差太多,很難會買錯啦,
尤其TCR壓縮車架的幾何,就算真的有落差也是很容易改。
好啦,不管如何車買下去牽回家了,真的不適應,
就可以先自己憑感覺自行調整座高跟角度和椅墊離手把的距離
不要擔心拆下來會裝不回去,自行調整坐墊就是fitting的一種,自己調還不用錢。
可別小看座墊高低前後角度都是有差的,隨手帶著工具,一點一點去調,調到自己甜蜜的位置,
這就是專屬的客製化設定。

第二就是龍頭高度,龍頭高度TCR跟其他競速型來說,買回來只能改低,不能改高,
TCR至少有個好處是不用立刻裁切,降龍頭還可以先留著突出來一根當作掛架。
龍頭高度這有點學問,老實說越低並不代表越不舒服,可以慢慢降
我新車牽回家時還是長頸鹿,但在騎時候就感覺座墊吃太多重量了,我想要分散點支撐力到上半身
便很長時間抓下把開始模擬是不是降龍頭騎會舒服點,騎姿胸部也可以試著往龍頭靠,
模擬一下是不是龍頭在低點會是你可能喜歡的設定,模擬兩個禮拜後我先降了2/3,再一個禮拜就全降了。

總之,以上這兩點可調設定是不用花大錢的,是你買了車以後還是可以調的。
大概有百分之80-90%的人上面兩點沒問題就沒問題了,剩下10%還是有問題的人,
真的不行那個我們再去花錢作fitting,fitting 完它可能會建議改龍頭長度,還是換把手。

如果fitting完連fitter都說沒救了,公路車不適合沒有肌肉的你,那才真的放棄。

------------------
關於無內胎輪組跟什麼dFuse問題,

老實說啦,雖然我很常抱怨無內胎,故意導致閱讀者害怕著無內胎,但也並不是無法處理啦。
遇到破胎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會自己換胎的人,另一種是全部交給車店處理的人
騎車嘛,豈有不破胎的道理,不要怕,多遇幾次就學會了,你可以工具帶著不會用,看到車友揮揮手給會用的人用,真的不行也是整台抱上車,說實話別擔心啦,用過好壞才會知道。

反正比起來這種都算是小事,就也稱不上什麼太大的缺陷,只是單純單車版大家在抱怨什麼好用什麼不好用而已,但不是代表完全否定它的功能,請放心用。
jcchiou
deleted
Ahoo Chen
TONY1978 很多外國人挺著肚子也是下不去的單純柔軟度問題
大家要買捷安特車 我認為最大問題不在車

而是捷安特店員 一定要避開直營門市

那些智障工讀生(真的是很草包)很可能連選尺寸都有問題

我身邊就遇過兩起連挑尺寸都不行的直營 我踏進直營門市也才五六次而已

輕確定去的是加盟店 也要確定幫你服務的是店長 而不是技師

其實就是對單車業的基層員工很不滿 事實上也是草包一堆
利口貝爾
sguitar 車店工讀生薪水頗低 很年輕那種大概就是 打工而已
takajhong
直營也有很專業的店員啊,維修技術我覺得直營比較好,至少都會照標準來,不過直營價格比較硬倒是真的
deleted
jcchiou
第一台是便宜入門車, 賣了也不算虧很大. 看到喜歡就亂買一通, 對我來說才是最貴[笑]
Will Hunting
Fitting有分基礎跟深層,一般車店買新車都會做基礎的,這樣就夠了。
講一個故事

某人去買一台捷安特propel

因跨高問題 店家建議選小一號

結果下場是 龍頭墊了5-6cm墊片很畸形

畸形就算了 可以設定到也罷

問題是座艙太小了 因為少了3cm reach

但店家不想賠一隻碳龍頭

最後只能切前叉降龍頭吸收座艙太小問題

最後一台極端戰鬥propel誕生了

車主連卡都沒上 根本沒能力駕馭 最後只能換車

後來去fitting後才知道 當時propel根本不用縮尺寸

大概只是店員覺得 座管長比較帥吧
拉拉補給讚
重點在於「當時的PP根本不用縮尺寸」吧?選水平、戰鬥型車架就要有心理準備:1. 核心夠強能駕馭戰鬥姿勢。 2. 尺寸縮小龍頭墊高、改長(落差變小)。 座管拉長落差越大越帥啊!但車主能駕馭嗎...
TONY1978
那種連尺寸都錯的案例 有可能是奧客車主一廂情願 也可能是車店不專業 沒有fitting數據為基礎 買車選尺寸好像在叫賣喊價一樣
請問M牌 Silex 4000與G牌Revol advanced Gravel bike
都標配38C的胎 會不會平地很重拖速度很慢呢?
大齒都配46 or 48 配飛輪11
平地不知道巡航速度會是多少?...(至少有30?)
感覺Gravel車型比較不低趴騎起來會比較舒適一點...
還可以爬坡
wikiwikiwildwildwest
齒比巡航速度,推薦這個網站: https://www.bikecalc.com/gear_speed
Will Hunting
你初學者平地巡航30?是說10分鐘內還是1小時內
sun2323dw wrote:
樓主啊,爬坡久了,
...(恕刪)

Defy 最大的問題就是2023款最低就是AD1+105 Di2,95,800起跳,沒有過去5-6萬的入門款,入手門檻高了不少。

美利達的Scultura Endurance則是長期缺貨,店家根本不敢押日期....
fae159753
美利達 Scultura Endurance 問過說半年,新車上市就一直沒車路上也沒看到
vonyi
美利達就北七啊,沒車交還在那邊送網紅車架亮曝光,結果想買也沒東西買
我和樓主一樣是騎了很久的小折
不過我在接近兩年前買了第一台公路車TCR AD2
剛開始騎手部是蠻酸的,爬坡下背痠痛,
但就真的騎公路車要駕馭它就真的需要花時間慢慢鍛鍊自己
練練核心力量(棒式橋式等等) 多騎山路
然後也會把原廠輪組換掉,卡踏,碼表甚至功率計也隨時間慢慢添購~
心中的小惡魔會一直提醒你要升級了
不過欣慰的也是今年暑假終於完成武嶺完賽~以前年輕並沒有去挑戰
到現在40+才去完成~主要是怕未來就更難完成~
總之騎單車也是個錢坑~就看自己願意花在它身上多少而已
但只要真正有自己去騎去鍛鍊去享受 一切都是值得的~
sguitar
?! 所以增加核心訓練之後車架都沒有去調設定就改善了嗎?
junchen1031
車架我是找加盟店,買車就有原本Free的Fitting,我自己是靠自己感覺去微調~龍頭有縮到9cm,座高都是自己微調出來的~後來騎武嶺來回也沒有特別不舒服~
您是1年前入手的JJ
我也是JJ車主,當初也有回答您騎乘差異點
您JJ 單趟的里程那麼遠了,表示已經可以換大輪徑了,腿力應該也有一定的水準了
會想要換車種來追求更快的速度是很自然的事情

新手入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TCR,沒辦法,這就是一台國民神車,知名度沒人可比
版上也有人開專篇討論新手買TCR的問題

TCR沒有不好,只是幾何設定比較競技,新手會比較容易感到不適
但是如果樓主的身體柔軟度,核心肌群夠的話也就沒有太大問題(前題是要尺寸買對)
不然我反而會推薦DEFY

我也曾經有DEFY,要拿來爬坡也是OK的啊

另外,有關無內胎系統,反正就是正反兩派意見都有
目前我的輪組也是有支持無內胎,但一直沒有勇氣去嘗試,還是乖乖的裝內胎

另外,座管調整,每次上車還要調整降低??
認真的勸您打消這個念頭
這可不是像小折一樣,快拆釋放→拉高/降低→快拆鎖緊如此的簡單
保證您試過幾次之後就會懶了
sguitar
羨慕車太多台.... 我是家裡觀察了好一陣子 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放的地方才考慮要入手... 不然大樓地下室停車位停一台汽車 兩台摩托車 三台腳踏車.. 沒被投訴算是萬幸
vonyi
入門五萬內的TCR AD2 or3,甚至鋁車三萬內SL or SCR,升級要甩也簡單,買其他牌子也不是不行,甩賣折價更大
如果單純想試試自己能不能適應彎把車比較趴的騎姿的話,可以找捷安特有模擬車的店(例如旗艦店,可以去電問一下),調到你想買的尺寸試騎幾分鐘感受一下,免錢的先試一下再嘗試fitting找車。
Ahoo Chen
屁咧,如果你沒有確定要訂車,很大的機會是店員根本不會鳥你,給你一本目錄叫你慢慢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