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 騎姿風阻高低對於速度成績的差異!

我的看法是
武嶺有300能力 退一步330
再來考慮高板還是低框的問題
400以後的 高板帥就對了
新竹人認真回....

38mm 的框高在冬天就已經可以讓你瞬間吹偏移車道了,更高的真的心臟要很大顆!
逆風握下把對休閒組的確能輕鬆一點,前提是風要夠大!
Ron Lee
竹北每天刮颱風~這條件在家好點
tommy547
在竹北的平日,曾看到風大到紅綠燈在搖...
剛剛大概看了影片
我的媽 人家開285W耶
看兩位騎士都滿高的 壯的那個應該有85kg
質量動能都大 平地很兇狠的
如果測驗人70kg 150W 結果應該很不一樣
若是把台灣季風因素加進去又更不一樣了
Ahoo Chen
那兩位算是300W車手等級了,當初是被他比賽影片吸引而看的,沒想到他最近也開始嘗試做無腦影片,結果點閱率還比較高,LOL
Ahoo Chen wrote:
,換成昂貴的輪組,先恭喜最多最多你總成績變成1小時57.6分。
哇哈哈哈!!!! 想買輪組的各位可以放心去買了,反正


你自己都說貴的輪組快2%
這就是差別阿!

你休閒組的當然沒差這2%啊!

比賽不會只是兩小時...
是一輩子。
你一個零件2分鐘,五個就十分鐘,
省的不只是時間,還有體力。

高框輪組加速反應慢...
前面在拉強度的時候,
你會無法馬上跟上,甚至會被拉開,
你就必須要開更高瓦數,才能跟上,
如果開不出來,
你就只能目送集團跑走了,在也跟不上了。

器材本來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老話一句,老子有錢,東西買來用不用的到,乾你屁事~
買不起在那邊該該叫,有夠噁心...
Ahoo Chen
真正在團體中懶趴有份量的人,慢個幾分鐘你都一定會等他叫他哥稱他董,而不是那些只會噴出去幾秒的人懂的。
利口貝爾
Ahoo Chen 貼地團誰在跟你講武德.跟不到就是自己導航回家,在團裡擺老當大哥?那真的是老人團才會有的產物
TONY1978 wrote:
如果測驗人70kg 150W 結果應該很不一樣


我接近70kg, 曾用150w做過測試(真巧!
測試路段是10km平路(微下坡)都是在同一天測的,所以風向影響應該不大
1. Upright


2. Bend Elbow


3. Drop bar & Bend elbow


結果是:
Upright: 31.9kmh / 151W
Bend Elbow: 33.4kmh / 151W
Drop bar & Bend elbow: 33.9kmh /152W

Bend Elbow: + 1.5kmh (4.8%)
Drop bar & Bend elbow: +2kmh (6.4%)
感覺和影片相差不大, 如果瓦數提高應該就能更接近影片的測試結果
Ahoo Chen
5分奉上,應該多多發文
RK30
回報你的圖案不是這樣用的
我有在參加113與226鐵人賽,車種與騎乘姿勢真的有差異,而且差異很大。
113的距離單車要騎90km,我用過公路車握下把騎,與三鐵車aero bar騎乘, 公路車在三鐵賽道上都居於劣勢。 光是下車後要跑步時體感就差很多, 騎乘時間與輸出瓦數也是公路車較多。(三鐵公路車路線地勢起伏較平緩,頂多有些短坡)

就算單獨在北海岸騎車, 公路車巡航時要跟上三鐵車也是較費力, 只有爬坡時可以較輕鬆。
Ahoo Chen wrote:
先說結論在7分08秒...(恕刪)



我就是買得起,難道要騎得出來才能買嗎?

Ahoo Chen
本意是,反正都騎不出來,把最好的都給我來一份就對了,認為裝備有差異又下不了手的都是換換病啦,真正爺們都是像這位施主一樣看到就毫不考慮的。
RK30
真男人。我代表我的睪丸跟您致謝
討論速度固然重要
但節能也很重要
不然稍長距離 後半段會很想死

例如
騎車抓上把 瓦數180 均速30kmh
抓下把後 瓦數180 均速33kmh
但也可以維持均速30kmh 瓦數150就好

之前研究公路車aero bars
騎了幾趟河濱逆風
aero bars髖部夾角偏小 無法像公路車下把拉高瓦數突破
只能身體縮起來順順踩 雖同路段速度還是下把快
但一樣騎完幾公里逆風 疲勞感可是差很多的
利口貝爾
Ahoo Chen 傻眼...你還是休閒騎好了.跟你解釋起來有點難.真的沒功率計講什麼都白搭.用功率跟姿勢取得平衡點.世界紀錄場地不也這樣刷出來的?還是你覺得他平把也能刷出來? 干迴轉???
Ahoo Chen
利口貝爾 我等你表演一下佛魯米加速度那樣加得上去你就去當佛嚕米,我才說平衡點比壓低風阻更重要
省力但速度沒明顯提升這件事情

這跟空力姿勢不好出力有關

或是說不常使用空力姿勢 肌肉反應比較鈍

多用幾次就抓到姿勢跟風阻平衡 自然就快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