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 騎姿風阻高低對於速度成績的差異!


先說結論在7分08秒,不想讀的人就自己看。

開場提到說,貴的輪組經過他們上一篇測試最頂多提升less than 2%的成績。
所以你2小時總成績,換成昂貴的輪組,先恭喜最多最多你總成績變成1小時57.6分。
哇哈哈哈!!!! 想買輪組的各位可以放心去買了,反正根本沒什麼差別
買高框帥的就對了,反正真的不會慢多少!
那些說有差的,等你騎車騎得出身價再說吧。

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重點是 要介紹襪子
要告訴各位更有效提升速度的不用錢的免費方法,就是騎姿
本篇主要分為三種騎姿:Cowboy、Race、Aero

Cowboy 最高的風阻最大: 想必當然也最慢。
Race 平時的騎姿,會是最好的施力習慣。
Aero 超低握把騎姿,雖然最空力,但兩人也都哀聲連連覺得很難保持出力的順暢度。

實測下來
Cowboy 22:44分/285W/153bpm
Race 21:32分/286W/154bpm
Aero 21:11分/285W/164bpm

Race 快了+5.3% < Cowboy
Aero 快了+6.8% < Cowboy
但是呢 Race平時的騎姿 跟 Aero超低握把騎姿 只差了1.6% 也就是20秒

拉長到總時間2個小時,恭喜你靠超低握把騎姿得到了1小時58.08分。
是不是覺得,彎那麼下去靠才這麼少喔! 那些說差很多的,老話一句,
等你騎出身價再出來說話吧,不然我都認為你是休閒組

我到現在還是很認同可利呼所說的,就算換成低於6公斤的車,你看不到背影就算換了還是一樣看不到。
裝備買自己心中覺得帥的就好,其他的什麼數據控的真的不重要。

最後感想就是,想知道自己怎麼樣最快,就要找到自己最空力也最好出力的平衡點。
風阻不是這樣算的.

低風阻騎姿速度雖然只快一點, 但體力的耗損速度會慢上許多.
在高速狀況可以維持比較久的時間.
比方說上了空力把, 巡航速度雖然只多1-2km/hr, 但能維持40km/hr以上的時間長很多.

今天真的把比賽時間拉長到兩小時, 時差絕不是等比例放大.
爆掉速度就爆跌了, 騎越久時差會越大.

那個握鳥頭姿勢本來就不是能持久的姿勢, 我一般是用來攻短坡.
握下把才是能持久的低風阻姿勢.
jcchiou
如果有功率計, 試著降一檔加快迴轉數, 來維持原本的功率, 看看自己的心跳變化就知道原理了, 還不懂就再降一檔. 這真的不是實驗, 只是譁眾取寵.
allenhuang1971
微~大逆風 逆風+伴隨惻風 一下順風+一下逆風互換的複雜條件呢 大自然的風季節與地形變數粉大
Ahoo Chen wrote:
先說結論在7分08秒(恕刪)



老圖一張




爬短坡重量就會有差了
60KG來算8KG車換成6KG.大約提高3%推力比
12KG的車換成6KG 直接提高10%推力比 很少嗎?
而AERO的話基本靠姿勢是沒錯...但是AERO是靠很多東西累積的

比較重要的就 輪框胎 帽子 一體風鏡.鞋套. 一體車衣褲. 跟腿毛...不用全部到頂.
但是少都要有做....單單一個頂級架? 頂級輪其他放死.就要談有多空力都是好笑而已

而重量也是..全車性能也都是靠一堆零件撐起來的..不是光一個一級車架.配上一堆拉機就能多輕.性能有多好


確實能多快最重要的是人..但是器材難道就不重要了..不重要的話都騎UBIKE就好....
每次討論器材都會有身體數值組那邊..減肥3KG不是更猛? 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再減下去逆...
我減3KG成本要超過30W 還可能削減肌肉...肌肉花多少錢多少時間練的..掉了你要賠嗎?
SimonW
我相信那些願意花時間認真練車的人裝備不會比你差的
Bookwarm
對於國際比賽來說,差個1秒可能是幾億的代言費,所以裝備很重要。對於市民組來說差個1分鐘就是凸台上與凸台下的差別,所以裝備很重要。對於騎休閒組來說,就是妹子騎在你旁邊與騎在你前面的差別。所以裝備最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LlTRw3ut8

剛好看到這個油土伯在美國騎比賽,

有說到美國自行車協會是如何區分市民組的等級。

台灣就算是一般市民程度也是有強有弱落差很大的好嗎。

只是台灣沒有像美國那樣嚴格的積分晉級制度,

如果你說要騎出身價才有資格評論器材差異,

那可利呼也不用拍片了,GCN也可以關頻道了。

大概只有一級車隊的選手有資格拍自行車器材的影片了。
SimonW
笑死
RK30
笑死 我笑到射出來
雖說看得出樓主似乎是對「不怎麼做/少了什麼就好像不是在騎車/沒辦法騎車」然後重點好像變成裝備怎樣才對的感覺在感冒

但是
不談極端狀況
別忘了騎姿本身就連帶了很多優勢
而降低風阻是其中之一

我騎的是15kg多的廉價平把通勤車
車架又不夠大 車艙也小
騎起來比cowboy還憋屈
但是要進入高速時
還是要趴下臀部後移 腰髖夾角變小
重量漸漸轉移到雙腿減輕坐墊和手把配重
我為了更有利於高速巡航/控制人車
很自然地把騎姿調整為如此
但這本身剛好就是會形成低風阻啊

題外話 這樣騎其實應該會比彎把累
因為車架跟身型之間的關係太糟糕了
我必須說這真的是大忌
其實光是fitting好一點的平把車都可以好很多
只不過我還一直拿捏不定自己要什麼車
所以還在騎這一台
(上下班淋大雨過河都不會心疼是這一台的優點
Ahoo Chen
難得這次有實驗精神的國外業餘等級的車手來實測,有瓦數有心跳,供大家一個簡單參考數據而已,反正北部下雨天,在家釣釣車神也不錯。
deleted
龍貝爾
低風阻的騎姿是需要練的 不管是休息把 下把還是虛擬休息把 握變速頭弓身的低把位 全都是需要練的 剛開始只會覺得心跳上升很快 撐不久 久了變成習慣就會覺得很輕鬆了
jcchiou
deleted
非職業選手你再算也沒啥意義,
就純算爽的.

是職業選手那就更不用算了,
有你的團隊幫你算好.

裝備買好買滿改到突破天際那也只是改裝興趣,
並不會因為這樣你騎這車就能參加職業賽拿世界冠軍了,
實際上就是頂樓說的根本不關痛癢的差距.

如果你立志成為一個裝備技師,
那麼你需要這些數據.
Ahoo Chen wrote:
先說結論在7分08秒...(恕刪)


讓我這個休閑組的來回答好了
我騎車一切的宗旨就是要節能
用最懶的方法達到目的 這樣才能距離拉長
講好聽就是功率有效運用 尤其是功率不大的更重要
空力姿勢確實沒快多少 但一陣逆風
抓下把或是aerobars可以省不少體力
我沒功率設備 心率速度一看就知道
但不只有aero姿勢 胎壓 輪組 齒比 服裝等等都很重要
速度30km左右 設好其實很能偷懶設定
騎車就是這樣⋯體能才是一切。
小功率人士提升10%也沒多少。重點是你能維持這種騎乘姿勢多久。

騎車6年感慨很深,有體力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體力。

我從2萬換到15萬的車,最後覺得最重要的還是體力,車子差異很小,但錢花下去了,怎麼可以說車子沒差呢!
qaz0939
我從anyroad換TCR鋁車再換 TCR 2級碳車再換propel ISP. 我覺得影響速度最多是外胎再來是姿勢。 Propel ISP真的有比較硬,但是我覺得一般碳纖維也沒軟到影響到你的輸出。
june-sue
我是買長途耐力型的碳車,騎得舒服,也增加均速,爬坡也省力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