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車都可以,
被偷後不會有感覺就是適合的車。







高雄通勤慢慢騎我個人覺得還好,
會流汗但不至於大流汗會臭,
如果真的會臭,
那你需要的是換洗衣精,
改用酵素分解蛋白質的,
可以改善流汗衣服會臭的問題。

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事,
喝水都會噎死了,
要不要騎車通勤只看自己意願,
台灣交通不會因騎自行車就變得比較危險,

提早出門或許能避開人潮,但代價就是要早點起床
若然通勤路線屬於平地居多,買一台單速車再魔改至輕量化
瘦的狠 wrote:
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事,
喝水都會噎死了,
要不要騎車通勤只看自己意願,
台灣交通不會因騎自行車就變得比較危險,

交通工具的風險性不是用車種比例去看的.
畢竟使用的比例是不同的, 台灣是機車大國, 自行車則是非常小眾的交通工具,
速度又不快, 佔這樣的比例已經非常可怕.
如果用里程去看風險性, 自行車反倒是比機車危險多了.

‐ 自行車騎士每十億公里死亡率為411 (死亡人數/十億公里)
‐ 機車的65 (死亡人數/十億公里)
‐ 汽車的16 (死亡人數/十億公里)

同樣的里程, 自行車對比機車有超過六倍的死亡率.

自行車族群死亡人口, 40%是>74歲老人
人老專注力弱, 耳不聰目不明, 習慣又OOXX

年輕人習慣再好, 專注力多好, 也避免不了追撞.
視覺面積小, 沒燈光, 沒聲音, 沒剎車燈, 沒後照鏡, 減速後車不易察覺.
我許多車友都是停在待轉區給撞飛.
所以我都習慣停在別的車前面.
june-sue
要修正一下,騎自行車跟走路一樣都是被致死[偷笑]
騎車一定要慎選路線
不要蠢到去跟大車或是山猴爭道

一個女網紅半年前在北宜騎車錄節目的時候
被砂石車車刷卡勾到車外套
差點捲進輪子下

之前在北宜公路不是有一個女醫生騎30萬的單車
被摩托車追撞 新聞照片醫生滿臉都是血
到底是有多愚蠢?
才會把單車騎到北宜公路去?



june-sue
對啊,聰明人都會避開危險路段
四維草方哥
這2人也都乖乖的騎,被撞真的衰
TONY1978 wrote:
騎車一定要慎選路線不...(恕刪)


伊娃事件真的很危險……
不太可能避掉

女醫生……猴飆仔
真的很扯
要說避開……整個台三幾乎不能騎
西濱也幾乎不能騎

呃……哪裡還能騎
不是嗆你喔
如果不舒服我先說抱歉
TONY1978
沒問題 混時事版的心臟都很大
單車李
TONY1978 😆真的

今天的新聞,
公車跨越雙黃線撞休旅車,
那請問事件主因是什麼?
是不是違停的貨車?
而台灣社會是不是都姑息這種違規的行為,
最後搞得自己要違規跨越雙黃線,
結果造成事故。

我想表達的是台灣交通亂原本就在那裡,
不會因為使用什麼交通工具,
就會變得安全,
就會變得更危險,
如果凡事都要講的那麼0風險,
那這世界真沒什麼事可以做了。

有時候我覺得台灣人的思考模式有點奇怪,
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別人,
說白一點就像老一輩的人,
總是用自己的經驗去限制年輕人的作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人總是要有經歷才能成長,
或許起始點是良善的,
是為他人好,
但很多善意的提醒卻扼殺了很多可能性,
導致年輕人的人生經歷變的狹隘,
最後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帶情緒的發言,
請各位大大不需要認真,
容忍我一下,
讓我抒發一下情緒
因為我也是用自己思維去看待事情的人,
我清楚自己的狹隘跟無知。
我朋友的父親
退休後整天騎著腳踏車跑來跑去
而且喜歡自己一個人跑到荒郊野外的山上
幾年前就是摔車撞到頭
昏迷倒在沒有人煙的產業道路上
還好那次是蘋果手錶有SOS功能
救了一命

上面故事還是自摔
遇到北宜恐怖故事 安全往往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即使再小心也沒用
本來就沒有絕對安全的行為.
可以選擇逃避, 也可以選擇控制風險.
比方說騎機車很危險, 但你可以戴妥安全帽, 不飆車, 遵守交通安全.

太多騎腳踏車的人不知道自己承擔多高的風險.
所以有時候我會想雞婆提醒一下.
畢竟騎車以來加過無數車友好友, 看過各種血淋淋的教訓.

在台灣不管四輪或二輪, 對腳踏車都不怎麼友善.
而落後的交通法規, 絲毫沒有保護腳踏車, 只把你當更下等的慢車管理.
而單車其實是比行人更脆弱更需要保護.

沒人想保護你, 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
phae4jaz
法規好像有認定後車無論如何必須在確認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才能超車,無論前車是機車還是單車,在超不過的狀況下就是要跟在後面慢慢等機會。今天前車若是騎得比較慢的機車,人家不敢騎快想等安全路段再讓就是該乖乖跟
jcchiou
把汽車道劃掉一條就有了, 路寬汽車只會更塞, 紐約都能搞雙向單車道, 台灣就不行?
單車通勤是真的有其劣勢
如果真的要嘗試的話
不管選的是平把彎把(儘量是平把比較好啦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裝煞車燈(大部份都是感應式的
然後每次到路口要減速停等都要用心想想
該如何安全減速、如何煞車引發煞車燈作動警示後車
再來要裝後照鏡也可以
不過在瞄了鏡子之後若是要左切
最好還是轉頭看一下
如果有後車也會因此受到很大的提示
也能進一步確認後車的反應
不要看個後照鏡自認為後車夠遠就直接切

不想長篇大論(也覺得沒什麼必要
總結一句就是:錯覺帶來的安全感比單純的危險還可怕
我認為騎在單車上看了危險的路況(路段)
不會因為變成機車就比較安全

而有些路段的危險程度則是
再怎麼厲害再怎麼警醒
飆仔亂來遇到就是閃不掉
換成機車我也不想騎那幾段路
甚至就算不是飆仔
有些路段的彎道就是吃掉整個路肩
車子會佔滿整個車道
務實的作法就是去爭取人工自行車道或完善的替代道路
而還想騎那些路段的只能說必須認清背後的風險

不過個人反倒認為一般市區沒那麼危險
也許是碰到的環境有些微差別
或者是我實在是非常習慣了吧
pc8801
我只說白目的人永遠都有,就划手機的划手機,恍神的恍神,亂鑽都算還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