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深的車友能否談談輪組的差異?

每個人對"好輪組"的定義
應該不盡相同

個人還沒機會用到上萬元的輪組,
用成車配的R550上風櫃嘴最快是32分
改用手編輪組,第一次上風櫃嘴是29分

2對輪組重量大概相差250G上下,
但是手編輪組的剛性明顯比550來的強~
逐夢「踏」實
forkkb wrote:
撇開爽度不論,各位車...(恕刪)


說真的快30秒就要偷笑了~腿力才是一切
http://www.wretch.cc/blog/ab823004
好輪組得搭配好車架,好體力,好外胎, 這樣更能相得益彰
我覺得如果腿力沒達到一總程度,換輪組的差異性真的不大,我覺得應該一開始用強度強一點但不要太在乎重量的輪組練習,等腿力騎到一個程度那個時候換高階一點的輪組你才能感受比較大的差異,在那之前真的不要期望換了輪組會有"明顯"的差異這是我之前騎乘登山車的經驗,參考一下
腿力才是一切啦~

我以前9速105+R7

楓林橋--->風櫃嘴 26分多

現在10速Ultegra SL+R0

楓林橋--->風櫃嘴 還是26分多

你說有差嗎?

練腿力吧各位

不過來自打嘴巴一下好了

去年9速105+R7

阿里山大賽3小時52分

今年10速Ultegra SL+R0

阿里山大賽3小時12分

不過兩年起點不太一樣就是了

去年似乎是頂六國小,今年是樹木銀行

你說有差嗎?

敗家吧各位




所以結論是啥?我也不知道耶
forkkb wrote:
撇開爽度不論,各位車...(恕刪)


小弟也是公路車新手~ 以下僅供參考
我的公路車大盤是53-39,搭配兩組輪組
1. MAVIC AKSIUM RACE (12-27T) <-沒試過風櫃嘴
2. MAVIC Ksyrium SL (12-25T) <-風櫃嘴 31分

最近以這兩種搭配去爬冷水坑的結果.......
用Race去爬(故宮-平等里-冷水坑)不用落地,時間較快!
用SL的那組去爬比較慢.....因為中間落地休息了一次......
以我的腿力好像感覺不到好的輪組可以輕個1檔的好處?
反倒是大一級的飛輪踩起來轉速可以高一點,感覺輕鬆多多

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腿力還沒很好的,還是多練練比較重要.
如果已經有不錯的腿力.... 那要問別人嘿~ 我就不了了~

不過有預算的話~換輪組當然好啦~ 外觀殺粉多吶!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買成車時候原厰配
SHIMANO r-500輪組
騎台北到新竹 約80km  
平均時速約17.6KM

自己後來跑去改 SHIMANO DURA-ACE 7850-SL
跑同樣一條路 平均時速約可提昇至 22.1km
自己覺得可以多1/4-1/5的力量出來
一分錢一分貨


我其實感覺差異最大的地方
應該是在緩上坡的時候

硬度差異頗大  吃掉力氣也差很多
(畢竟是拿同間公司金屬框最差的跟最優的比較)

下次會想換板輪試看看  
聽說輕鬆可上40km不知道真的還假的
自己試過, 平路約 6km長, STILO 44/16 + TT 把, 前後配 ALEX R500, FCS 28, EXCELLENCE, OPEN 胎 + OPEN 管胎, 管胎等組合, 平路可以維持 30~35KM( 深坑外環道路), 爬北47, 輪組及外胎同上組合, 平均約15~18, 最低有來8~9.
輪組由這些所組成

1..輪圈...材質細分..鋁、碳纖、鋼....,有分單雙層、框高...差異在重量、強度、風阻、慣性

2..鋼絲←詳細介紹

3..花穀...滾珠,培林...珠子有分鉻鋼及陶瓷...差別在磨擦系數及熱膨脹.....
棘輪爪多寡也會有阻力的差別

如果你有機械底子,瞭解構造....以上說的應該能理解

換輪組一定有差,只是目前沒有客觀的數據參考

→滾珠花穀差異最大,前幾天拆我朋友的登山車MTA-510花穀保養...騎不到半年
→花穀是大陸製shimano,鋼珠每顆的真圓度很差,公差約0.05mm,而且還發現一顆嚴重暇疵
晚上我在拍照上來,軸承鋼珠真圓度很重要,如不圓和鎖過緊過鬆就會影響阻力,
密封式培林真圓度就很好、而且沒有鎖過緊過鬆的問題


輪組會因為...製程、材料、品牌、行銷廣告...經過販售....價錢會有很大的落差

對選手而言,換輪組時間能縮短10秒差異就很大了。

滾珠花穀...檢查一下珠子是否會這樣...直徑6.3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