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公路車上坡的差異

車子只是輔助吧!!!
讓腿力造成的差距表現更明顯
腳力愈好,愈覺得車子的差別大
反之,腿力差,怎樣都喘個半死,哪有力氣感受車子的差別

會覺得高檔車跑得比較快
多半是肯花大錢的人,都騎了很久
爬山靠的真的是基本功
車種之間有沒有差?
當然有差!
不然各大廠都繼續做鋼管就好了!絕美又有剛性!
鋼管爬坡速度很難維持,力量都被重量拖住了!
但我騎練習時的鋼管配25t飛輪,新車全碳纖卻配27t,為啥這樣呢?應該輕車可配重齒才對!又可減少點重量!(但這點重量沒差拉,我們飛輪都買105的而已,硬又便宜.)
但我一個人騎鋼管時,強度由自己控制,25t爬楊金,風櫃,八拉卡都還覺得OK!團練用新車,常常爬一半就快死了,為啥?
因為人多時強度往往不由自主,重點是你的心肺跟肌耐力還有爆發力,到底有多強!?
車子的差距應該是當兩者實力相當才感覺的出來的吧, 例如: 勇腳vs 勇腳, 肉腳vs 肉腳. 如果拿勇腳來和肉腳比, 差異應該會是在體能上. 我自己用的是C牌一級套件, 車重小於8公斤......可是每次爬山都是快爆心跳, 氣喘如牛, 看著年輕人, 騎著公路, 小折, 登山車從我旁邊抽車而過, 年輕時曾參加過健力隊的我, 40歲腿力尚可, 平路也可以抽車直飆上50, 可是每次一上山就把我40歲的心肺表露無疑, 我也自知, 我目前的心肺體能, 縱使給我阿姆的madone 6.9, 我還是會被任何久練的車友爬山海放. 所以如果您認為換車/套件可以提昇爬山力的話, 倒不如像我現在一樣, 買個心跳及迴轉速表來練心肺換引擎吧
換顆超強不累心臟跟一雙無敵不酸勇腿就有差了!

1. 適合自己身材的車架(管材,角度,幾何)
2. 輪組
3. 大盤+飛輪
4. 其他靠自己多練習
人的力量決定車的能量 車的能量決定速度的快慢
marcotunghai wrote:
人的力量決定車的能量...(恕刪)


車架管材,角度幾何, 更是key point ^^
TORO.LIN wrote:
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恕刪)


+1
我也是感同身受阿
我有認識一個朋友
騎價值幾千元的七速小折

清晨四五點從新竹市出發
經尖石、宇老到司馬庫司再循原路回新竹市
當天晚上八點多回到原出發地

我相信腿力才是王道啦~~



TO dino750
我想考慮體力的話 ~ 人>車>經驗

如版主的問題
先不考慮體力上的差異,不同公路車在上坡時表現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嗎?
不考慮體力上的差異的話
不同公路車的設定
上坡時表現差異是比較小~但一定有差
就本身人跟公路車的設定就比較偏爬坡
1:小A框+較輕的輪胎(減少輪組慣性)
2:壓縮盤+27T(這樣抽車身用體重去壓踏板比較夠,否則定竿機會粉大)
3:體重輕50KG

我想應該還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如經驗
舉例來說之前有跑過卓蘭-大湖間的台3線
剛開始遇上坡前我會變好輕速
慢慢凸上去
後來多騎幾次後
就改成用大盤衝到人跟車慣性快沒了才換檔的方式
因為我發覺到那段路有些路段類似U型版
有些路下坡後馬上又上坡
利用大盤衝慣性減少上坡的距離和痛苦



我的相簿http://album.blog.yam.com/igo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