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 COMP1與COMP2看車的女生想法

自刪了不好意思沒經過原著同意報歉了
chan3451 wrote:
謂的運動正確姿勢是什...(恕刪)

你是文章所有人嗎?

從這篇轉過來的吧?
http://vanden-lab.com/blog/baseball-fitting-bicycle.html

要轉也要寫個轉載來源....況且轉載通常還需要擁有者同意才是
hieix wrote:
公路車立管~兩個相近...(恕刪)

誰說的?
像fuji最小尺寸立管就是76度, 515上管是75度
cervelo 515上管是73度
giant 520上管是74.5度
BH fuga是72.5度
bb-saddle position 68cm來說, 73與75度的立管會導致2.3cm的setback差異
然後坐管有沒有offset也會影響, 像giant水滴坐管預設offset只有10mm
fuji的比較多一點, 應該是25mm
坐墊種類也會影響, 坐墊角度也會影響
total差5cm也是有可能的, 不可不在意這點
所以只看上管是不行的
我指的是同品牌同系的車..可能沒說清楚 但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三牌車..尺寸相近的兩款立管角度確實差異都不多

不同品牌的車 這樣放在一起比較並沒有意義~所以我也沒這樣推薦的意思..把範圍縮小好像比較能給出正確的選車方向吧:)畢竟太多專有名詞上去會讓女生覺得騎車怎麼這麼累
bbszhou wrote:
你是文章所有人嗎?
老實說,我差點被騙了

不過文章本身真的很值得細細品味就是
hieix wrote:
我指的是同品牌同系的...(恕刪)

如果要就"台灣三大品牌"來說, M牌看起來頭管最長, 但是M牌BB drop比較小, 相對而言可能比G牌還趴
F牌頭管最短, 所以也很趴
而座艙空間並不會差太多
像cervelo這種固定73度立管的設計, 可以更容易在縮小座艙空間同時還維持正確踩踏位置
(但大角度轉彎時鞋子似乎很容易卡到前輪)

總之會覺得太趴就把龍頭反裝, 可以提高約2cm
Stallings wrote:
老實說,我差點被騙了...(恕刪)

文章所有人本身寫了不少好東西,他部落格是可以參考的,雖然講話有點臭屁,但是挺有料就是了XD...
我只知道,以後我要買車,我只挑 73.5°、74° 立管角的車,其他角度我直接刷掉
雖然 hieix 桑在別篇文章說 74.5° 對我來說也可以,不過我還是覺得不妥 XD

其實只看有效上管長會有盲點
以 BB 為原點,搭配立管角、FC、頭管角一起看對我來說更能一窺幾何全貌

註 廠商通常不會給 FC,但會給軸距和 RC,故 FC 可以間接推得
其實若廠商有公佈 reach 和 stack 的話那就更容易評估了
bbszhou wrote:
文章所有人本身寫了不...(恕刪)


公路車實驗室的V大人不錯說..我也跟他調過料件

他的東西真的值得看看呢^^
hieix wrote:
公路車實驗室的V大人不錯說..我也跟他調過料件

他的東西真的值得看看呢^^


它在01的id不就叫肥油貓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