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toroya wrote:
我一直有個問題,網友...(恕刪)
同樣都是入門碳纖公路車, RTS TTR6 與 TCR Composite 1/2 各有特色吧?
有人喜歡知名品牌, 廣大的服務據點, 不錯的二手售價...
也有人喜歡小品牌, 自己選購零件與組裝的過程...
不論是 R 牌, 或是 G 牌, 只要是可以被消費者接受的, 喜好的, 就是一台好車, 不是嗎?
------------------------------------------------------------------------------------------------------------
不可諱言的, 我是 RTS TTR6的車主, 買這一台車之前我也是千挑萬選, 從G, F, M, K 等國內知名品牌的入門公路車, 一路看到各類 DIY 品牌, 如 Mosso, Martix... 最後, 我選了 RTS.
選擇 RTS 的原因有很多, 一來它的外觀, 材質, 配色吸引我. 二來它可以試試最新 105 系統 (雖比較不出5600與5700的差異), 三是我可以選擇我想要的輪組 (我配的是 Racing 5), 四是價格可以接受 (雖然很硬), 五是我喜歡阻車地方的感覺 (很主觀, 抽象, 直覺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很質疑, RTS TTR6的材質是否真為 T700, 是否搭載 BB86, 變形且粗壯的上下管結構, 加上壓縮的車架身型, 是否真如所值.
但我認為, 與其瞭解那麼多的背景知識, 不如親自走一趟車店, 看看實車, 或打一通電話, 問問它的製造商, 我想這點勝過人云亦云.
最後, 分享一下我的新車 RTS TTR6 (用小手機近拍, 如果傷眼, 請見諒)

Steven Beal wrote:
或許有人會很質疑, RTS TTR6的材質是否真為 T700, 是否搭載 BB86, 變形且粗壯的上下管結構, 加上壓縮的車架身型, 是否真如所值.
但我認為, 與其瞭解那麼多的背景知識, 不如親自走一趟車店, 看看實車, 或打一通電話, 問問它的製造商, 我想這點勝過人云亦云.
現在就是人云亦云,針對材質沒人能拿的出實際數據,連車店也是,我想現在有買的人都沒有其他車種做比較,都只是看到圖裝外型亮眼購買,也期望猶豫的也買RTS;碳纖維為何貴,我想之前有網友針對碳纖維做過詳細分析,如果真如賣家說的T700材質,價位卻可以如此低?希望擁有RTS及騎過COMP1的車主能實際說說自己的感覺(有車主說COMP1車架軟),相信如大大說的,勝過人云亦云
totoroya wrote:
現在就是人云亦云...(恕刪)
Totoroya兄, 關於 RTS TTR6 的材質, 我也只是從網路上, 店家, 車友之間得知.
對於它是否真如所言, 用上 T700 的材質來製做車架, 我也不敢保證.
所以這一點我只能跟 Totoroya 兄說聲抱歉.
另一個是車架會不會偏軟的問題, 牽車後的幾天, 我挪了點時間去爬個中科松鼠坡, 基本上發現車架出力蠻直接的, 沒有像過去騎的小折, 有稍微延遲的感覺.
在中科水塔旁的大彎道, 小試了一下抽車, 沒有發現車架有形變的樣子.
回程的路上, 經過幾個顛簸的地方, 發現這車其實蠻震的...
當然, 我是一個公路車新手, 分享的只是這幾天牽車下來的小小感覺, 且比較的對象都是我以前騎的小折, 而不是其它同類型的公路車, 這一點也有待其它經驗較豐富者, 一同來分享.
不過, 哪一天可以來作個入門碳纖維公路車的比較, 像靜態的自行車外型, 如材質, 車架幾何, 圖裝品質, 輪組, 變速系統, 剎車系統, 其它操控系統; 動態的騎乘表現, 如平路巡航, 平路加速, 上坡, 抽車, 過彎, 下坡等, 還是一些向耐用度, 售後服務, 維修便利性等, 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且也是許多車友與消費者所樂見的, 不是嗎?
以上是我的小小想法, 如有不足之處, 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