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 wrote:
綁鐵線的強度就已經非...(恕刪)


心理因素啦心理因素

台灣玩車的人會把各部件都敗到頂天就是心理因素


aspdotnet wrote:
不知道整捆的碳纖維線要去哪找????.....(恕刪)

拍賣有人賣碳纖維線(釣魚用的),至於強度要試過才知道
6396-VE wrote:
wow, 01上面果...(恕刪)


以你的身材與預算
除非你要用貴鬆鬆的花鼓
否則不難編出不輸一級廠編輪的東西
(我就覺得我這一對跑起來比我另一對貴鬆鬆的DT Swiss RR1450 Classic還爽)
至於廠編輪嘛
看看這一篇應該可以消除你不少怨念與迷思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Colles wrote:

後輪驅動鋼絲原本就處於高張力拉直的狀態

所以我不覺得它有何自由度可言 因此也和驅動效率無關

倒是可以減少反向的鋼絲(尤其是NDS)受壓時的自由度與避免或降低挫曲(buckle)的程度

從結構學的觀點

這樣做真正的用意是提高輪輻結構的側向剛性而加強穩定性

在"The Art of Wheelbuilding"裡提到還有「加大花鼓耳」的效用


你確定在微觀下傳統彎鉤鋼絲跟花鼓之間無自由轉動?請證明告訴我

傳統的彎鉤鋼絲與一般輪圈結合,何時可以受壓力了?

煩請了解一下他的邊界條件!如果你學過結構學請判斷一下他的端點支撐型式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學結構的告訴我傳統手編輪狀況下,鋼絲有受軸壓力

請瞭解一下已經穿好的輪子無張力狀況下鋼絲彎曲的主因是甚麼!

加大轂耳確實有他非常有用的地方,這點我十分同意
sturozech1 wrote:
...請瞭解一下已經穿好的輪子無張力狀況下鋼絲彎曲的主因是甚麼!...


照The Art Of Wheelbuilding 作者Gerd Schraner的步驟

輪子組好不上張力,鋼絲只是鬆鬆的,並不會彎曲
sturozech1 wrote:
你確定在微觀下傳統彎...(恕刪)


看來閣下似乎也是唸工程的
若是如此應該很清楚「微觀」在何時有意義 何時可以也該被忽略
至於鋼絲受壓這件事
真的 不要以為鋼絲有了幾十至一百多公斤的預拉力就沒有淨應力為壓力的可能
都不要說別的
翻翻我上面提到的那本書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不然你以為張力不足的時候抽起車來輪子答答響是什麼?
再不然看看那些斷掉的鋼絲的破壞面都是怎樣的破壞型式)

by the way
您該不會想告訴我鋼絲端點支撐形式是fixed end吧?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穿好的輪子無張力狀況下鋼絲彎曲"

這情形是有的

不過我猜測是因為彎頭(我不知道這叫啥 就是鋼絲頭彎的地方)角度的問題

因為鋼絲穿過花鼓到鎖上銅頭 並不是在一直線上面

需要刁一下才能鎖上 所以不能說沒有張力

是有張力 不過量不到 而且方向並不是在直線上面

--
幫鐵絲我也有綁過-----請看

用手按起來真的是比沒有綁硬

幅條長變短(以綁的地方到銅頭)

跟大花鼓耳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吧

不過因為我的是32根 我覺得變硬效果不是很明顯

應用是我的腳力不夠的關係

---
之前試人家的航翊板輪加管胎 和我的手編加OPEN管胎

硬是不一樣 那種硬到爆的感覺真不錯
http://tw.myblog.yahoo.com/aresdi/
sturozech1 wrote:
請瞭解一下已經穿好的輪子無張力狀況下鋼絲彎曲的主因是甚麼!...(恕刪)

因為傳統彎頭鋼絲與花轂耳這端的支點要透過另一端的預拉(張力?)才有辦法有效固定?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原本還要上焊錫的
不知為何就是巴不上去
只好放棄


請用不銹鋼助焊劑,水水的,用後輕輕鬆鬆就巴上去!

Colles wrote:
看來閣下似乎也是唸工...(恕刪)


請問您的便宜市價為多少呢?
該不是萬元以下就便宜吧!


單速車很多就編成麻花



拿來摔的車是不是不要太硬比較好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