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arc wrote:洄瀾200K在花東縱...(恕刪) 小弟去年騎過洄瀾200K, 今年初騎過"輪霸"西濱200K(新北市八里-苗栗通宵白沙屯來回)不過洄瀾因為中途管胎被咬, 只騎113公里多就殘念...不然順利的話, 一定可以8小時內..倒是西濱則是因為在白沙屯和前往加油的家人LDS, 休息了40分鐘,所以回八里的成績慢了, 7小時40分左右...倒是兩者的差別在於...193屬於小道, 加上前半段是在山區裡上上下下, 彎來彎去,如果是追求成績的車友, 短爬坡和下坡過彎的技巧得注意一下,至於從玉里回鯉魚潭的台9線, 聽同行的車友說, 風不算大,倒是舞鶴的爬坡, 在跑了那麼久之後, 得順順地上, 不然很多人在這裡抽筋..變成要在茶行的休息點, 花掉一段休息的時間....當然, 還有最後回鯉魚潭的台9丙線上坡....至於西濱, 最惱人的就是大逆風了...我的作法是, 順風段(可能去程或回程)就順著風用8成的力儘可能加速,爭取到達折返點的時間, 但是後段要開始吃東西累積熱量...另一個逆風段, 把身子壓低, 儘可能用大盤帶大飛輪, 穩定速度;如果不行, 就換小盤, 然後一定要想辦法不停地吃東西, 才有熱量支持雙腿抵抗迎面而來的強風..尤其是沒太陽的時候....以上給您參考..., 也希望我10/15能雪恥成功....
小弟只有騎西濱的經驗, 野人獻曝一下.個人練西濱一般都是 7 / 8 / 9 月份 (準備 10 月份的台東 226 超鐵), 由於夏季主要吹南風, 所以經常是去程逆風回程順風.逆風段建議大家當作長距離的爬坡來騎, 同時儘量握低把位減少截面積的風阻. 我是騎 TT Bike 都用趴 Aero Bar 來對應.順風段就爽了, 可以掛 53 - 11T 輕鬆 4x km/hr 來巡航 ... ^^Y但是無論逆風段 or 順風段, 都要注意齒比的選擇, 儘量避免重踩造成乳酸堆積, 同時少量多餐補給不要產生飢餓感.飢餓感會造成身體開始分解肌肉, 取得其中蛋白質來燃燒, 結果就是你會越騎越沒力, 最後抽筋 or 甚至於殘念棄賽.另外騎西濱水份補充非常重要, 海風吹拂時很容易忽略要不斷喝水.像小弟 2010 年 8 月份團練南寮來回, 去程在八里市區 1 支水壺跳車滾到路中被後方小客車碾碎, 腳踏車上只剩一支水壺, 後來在超商買一瓶寶特瓶運動飲料插在後口袋當作臨時水壺.即使這樣還是不夠, 回程騎到逐漸脫水中暑精神恍惚. 在過林口電廠後, 被路邊衝出來的宅急便小貨卡驚嚇到, 反應過度煞車鎖死前空翻摔車, 結果右肩著地韌帶斷裂, 226 也殘念了變 2266 ... 10 月份氣溫應該還 OK, 但是比賽當天如果大晴天, 水份千萬要多補充. 大家加油 !
以前剛騎單車時覺得爬坡比逆風可怕.騎了2.3年體能和技巧都比以前進步.反而覺得濱海公路的逆風比爬坡可怕.提出幾個比較心得:爬坡要快可以多運用抽車來帶過.姿勢變換比較多元.不用有握上把會被風吹慢的顧忌.就算也是逆風但爬坡本來就不快.風的影響相對小.(以均速30以上爬陽金或北宜的神人例外)平路大逆風太常抽車反而有反效果.因為你每起身一次代表你就要再一次用部分的能量去抗風阻.所以會用握下把趴很低的姿勢固定住之後上半身就維持不動去推很久.把注意集中在腿部穩定的均勻踩踏上.這樣久了不肩頸腰酸痛是騙人的.這讓我知道上半身哪些肌肉是需要加強的.平時再去做重訓.所以像西濱逆風時我一開始就會有(這不是平路.這是連續100K2-3%的緩上坡)的心理準備.當你有這種想法時才會在一開始就把姿勢調整好.踩踏調整好.讓你在這100K逆風的後段還能夠維持速度不掉太多.小弟洄瀾和西濱200K都沒騎過.但是去年有嘗試過1月份從斗六騎到台北230K.西濱段一開始從梧棲維持約均速25K巡航.經過近百K快到新竹時只能用15K推了.在後龍大橋下橋時明明是下坡但我發現不踩踏就定竿在橋上.才發現這逆風真的很大.我之前的配速太快了.所以話說回來西濱洄瀾哪個比較難.我覺得決定在西濱的風向和風速.所以要看當天的風速而定.如果是無風的西濱那當然比洄瀾容易.如果是像我去年遇到那種下坡會定竿的大逆風.西濱會比洄瀾困難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