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ck wrote:會裂小弟補過座管...(恕刪) 所以您也是騎鋁車? 哪個廠牌方便告知一下嗎? (或PM)那小妹請教一下~您是在什麼狀況下產生這種狀況的呢?怎摸還會需要到攻牙???聽起來好像很嚴重
elsachang wrote:我以前也很鐵齒,覺得...(恕刪) E大,您也騎鋁車方便告知哪個廠牌嗎?是在怎樣的情形下裂開的哩?幸好姑娘當時沒有鬼迷心竅買canadale (小妹不才,鋁車只認識這個廠牌)後來也是考量到保固和維修(或客訴)問題就買了雞排新產品 - SL1現在想想,我的決定是對的
GIANT的鋁車架, 應該沒問題的啦...其實小弟也有類似的經驗, 不過不是自行車的產品, 而且滿足以下幾點要素1. 過保固2. 原廠瑕疵, 產品裂了3. 在其他國家買回來的, 非台灣代理商貨 (價格差不多, 非貪差價買回來的)最後怎麼處理呢? 因為非台灣代理商貨, 只好寫信去問原廠怎麼辦原廠積極聯絡台灣代理商處理, 台灣代理商積極處理, 並確認為原廠瑕疵, 向美國調零件等了二個月, 通知小弟去換, 並支付人工費用幾百元, (在外面, 光人工就要幾千元)裂掉的一大粒車架, 小弟只能深表遺憾, 小弟的例子還不是台灣公司貨美國那邊照樣很積極的處理, 為什麼? 因為就是顯而易見的製造問題這個製造瑕疵, 真的能叫消費者吞下去嗎??pao.chu wrote:姑娘沒在怕的了因為我...(恕刪)
之前9x年到200x的前幾年,鋁車架登時行的時候,一個鋁車架做到小於1kg,想當然就是能抽多薄就多薄,自己親眼看到的大概有下面幾種:1. 摔車摔到裂:這是剛好而已2. 上車頭碗迫進去,頭管也裂了:大部分是白牌的(那時粉流行說某義大利車架是台灣代工,車架流出之類的)3. 下管被攜車架夾到凹掉:美國知名q開頭三鐵車,原因就是抽太薄4. 上管型變:某半職業選手的白牌車,號稱是抽車抽到金屬疲勞產生型變...不過這幾年的鋁車,好像沒有做到這樣變態的輕,所以應該比較強壯些,就算敲到掉漆,也不會再後叉那粒裂啦~除非用尖銳硬物去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