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2811 wrote:
就是採用后上叉和上管...(恕刪)
恩,其實就是抄壓縮車架的手段
藉由上管跟後上叉下移來縮小車架的兩個三角
三角變小了變形量也變小了,等於是變相增加了剛性
然後再把後下叉縮短,讓傳動效率更直接
改變施力角的方式則是從座桿著手,不過這有點爭議
上管、上叉、立管是可以跟剛性無關,但跟人的騎乘有關
這三個部位是可以技術性拿掉
但就算拿掉了還是得想辦法從其他地方找到支撐點,好讓人可以坐在車上
這三個機構本身就是很具效能的設計,沿用並沒什麼不好
怨念聚合體 wrote:
壓縮車架的優勢主要是車架三角縮小改變了剛性
頭管立管傾斜度改變了施力、後三角縮小也連帶減短了後輪軸距讓傳動更直接...(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