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歸解壓縮潮流,讓我們一起回顧和展望空氣動力學公路車。

9912811 wrote:
就是採用后上叉和上管...(恕刪)

恩,其實就是抄壓縮車架的手段
藉由上管跟後上叉下移來縮小車架的兩個三角
三角變小了變形量也變小了,等於是變相增加了剛性
然後再把後下叉縮短,讓傳動效率更直接
改變施力角的方式則是從座桿著手,不過這有點爭議

上管、上叉、立管是可以跟剛性無關,但跟人的騎乘有關
這三個部位是可以技術性拿掉
但就算拿掉了還是得想辦法從其他地方找到支撐點,好讓人可以坐在車上
這三個機構本身就是很具效能的設計,沿用並沒什麼不好

EK9 wrote:
,真想把GIANT的塗裝設計部門拖去埋掉


送上
鐵桶一個;水泥數包
台中港是個不錯的地方
上吧...
土城加藤鷹

江下先生 wrote:
  壓縮架重心降低利...(恕刪)

這個所謂開創先河。。怎麼排也輪不到美利達吧。。。遠的不說了,你讓近年來推得比較成功的S2、S3情何以堪啊。。。。
千篇一律,讓我始終搞不懂到底是哪個等級
EK9 wrote:
我很認真的在考慮搞一...(恕刪)

怨念聚合體 wrote:
恩,其實就是抄壓縮車...(恕刪)


除了上管前端需要兼顧頭管剛性以外,其他部份現在的設計訴求都是要尋求舒適性
譬如現在大家都在抄的細扁跟義大利面一樣的后上叉,還有TREK Domane那個賤格設計的立管
最近車架搞壓縮風
配件也來這套
壓縮腿套 壓縮緊身車褲 壓縮袖套 壓縮緊身衣
最後都是壓縮到自己的荷包
不錯!不然近幾年要買捷安特的車只有壓縮車架可買,只是價格還是一級車架的價位就......
哇~~ 每一臺車都好讚啊

我最喜歡specialized 了~

怨念聚合體 wrote:
壓縮車架的優勢主要是車架三角縮小改變了剛性
頭管立管傾斜度改變了施力、後三角縮小也連帶減短了後輪軸距讓傳動更直接...(恕刪)


我覺得這種說法只是廠商的行銷話術,個人以為壓縮車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簡化車架尺寸的劃分,用3~5個尺寸就可以適應大部份人,幫廠商節省成本才是壓縮車架的精髓所在,其他什麼減輕重量、提升剛性、增加穩定度等等,難道水平車架就做不到嗎? 就像ISP的設計,也是充斥一堆對消費者洗腦的行銷術語,不過壓縮車架和ISP很多牌子都不玩了,現在洗腦的主題是aero車架和公路碟煞,不過我覺得這兩項風潮的賣點都不怎麼吸引我,誰想預測下個雞肋的公路車新潮流會是什麼呢? (Tiso的12速無線套件應該不會流行起來,造型實在太鳥了...)
givemelightbike wrote:
我覺得這種說法只是廠商的行銷話術,個人以為壓縮車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簡化車架尺寸的劃分,用3~5個尺寸就可以適應大部份人,幫廠商節省成本才是壓縮車架的精髓所在,其他什麼減輕重量、提升剛性、增加穩定度等等,難道水平車架就做不到嗎?


小弟愚魯
看不出壓縮 水平和尺寸細或者粗有絕對關係...能否說明一下

對我來說壓縮車架的重點是長頭管和兼顧低跨點的唯一解答
讓彎不下去的人不必做長頸鹿或者遷就+17這類的龍頭

例外的解答我猜就是非標準菱形的車架設計
但是我想應該不會有任何理由導致其成為主流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