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力練,我個人(中年肉腳)覺得一定有效果~去年有去健身房一小陣子(不到三個月),還算蠻常上飛論課的,我都會自己帶卡踏和座墊去換,有時候一天三堂課踩下來,雖然只有150分鐘,但確實跟著飛輪老師的步調走(重腳程度及迴轉數),以我中年歐吉桑來說,還真的很累....不過,那陣子,實際騎車上路時,中短行程(30-80km吧),巡航時迴轉速常常都能維持在100-120rpm,後來沒去健身房後,巡航迴轉速又打回原形,80-90rpm為主~ 另外、我平時騎車幾乎不抽車,但騎飛輪教室那段時間,抽車頻率明顯高了許多(10倍有吧!)~現在、如果再叫我一天去踩三堂飛輪課,我應該會直接舉白旗投降吧,哈哈~
小弟參加過KHS的飛輪課程,簡單說一下心得。首先我自己的看法,飛輪和自行車,這兩個運動只是看起來很像,但其實差異蠻大的,我不認為可以等同視之。飛輪課程,不受地形天氣影響,也不必擔心安全問題,很多飛輪教練強度會帶得很高。上路騎自行車沒辦法這樣,自行車上訓練台比較有機會。那飛輪和自行車上訓練台的差異呢?我當時使用的khs飛輪,良心說不好設定。座墊不合,因為飛輪教室提供的,也只能將就。另外曲柄長不合,加上坐不好.....讓我很難踩踏。導致我本人上課初期,再還沒找到合適設定之前,完全無法把強度拉高,害怕受傷,身體有抗拒。若是自己的車上訓練台,這些問題都沒有。如果是自己買一台飛輪回家,好好設定,我個人覺得效果會和騎自己的車很接近。(不敢說一模一樣)不過飛輪車無法抽車,這點有點可惜。(已經有訓練台可以模擬抽車了)飛輪課程,尤其是人多的團體課程,熱血的音樂與教練的鼓勵,真的比自己騎要衝動一些。很容易超過自己平時的強度,要很小心。我就認識車友去參加飛輪課程,自己太熱血而受傷。所以都會儘量提醒車友,飛輪車不好設定,不要運動強度抓太高,風險很高。飛輪課程對於心肺功能卻是很有幫助,而肌肉使用和自行車有點差距就是了。實際上路的感覺不太相同。至於飛輪教練與自行車教練的不同?飛輪教練,通常會是很好的體能教練。而好的自行車教練,除了體能,還要有器材瞭解與設定的能力。賽場上實際作戰,教練也必須很清楚戰況做出判斷。事實上,自行車教練真的包山包海,所以好的自行車訓練,通常都是一個團隊。有人管體能,有人負責車輛fitting,有人處理選手健康.....台灣的自行車訓練環境,自行車教練通常必須是通才,當然樣樣通,樣樣鬆。我目前還沒有真的見過台灣自行車選手,真的利用飛輪取代自行車訓練的。但一般人想利用飛輪訓練體能,進而讓騎公路車進步一些,絕對有機會。運動,不就是保持身體健康,進步帶給自己一點成就感?若是如此,也不必去拘泥哪種運動or訓練方式。開心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