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鴨仔* wrote:我最近也開始喜歡穿貼...(恕刪) 一般我用全碳纖維坐墊穿貼身慢跑長褲...公路車騎乘路感硬又遇道路狀況不佳時...除善用雙腳避震外...超過一百公里長距離的騎乘...一般我會依坐墊的形式...貼上約0.8~2.0mm厚的超細纖維布或皮面...照片為參加瘋系列練習曲兩百公里的騎乘...回到終點所拍貼灰色0.8mm超細纖維布...
CaseyChao wrote:一般我用全碳纖維坐墊...(恕刪) 上下班約略七十Km的騎乘...感覺上貼上皮面除保護全碳纖為坐墊外...也有助於改善沒穿車褲時臀部與坐墊的觸感...皮面雖是薄薄一片助益卻也不少...
CaseyChao wrote:上下班約略七十Km的...(恕刪) 上星期六第一次使用全碳纖維坐墊...且穿貼身慢跑長褲完成瘋24H360km的騎乘...對於全碳纖維坐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感覺上長距離使用須注意...選擇合適的坐墊...臀部與坐墊接觸部分內外褲子不要有折線及合縫線...顛簸路面善用雙腳避震...善用下把...乘坐任何款式坐墊長距離騎乘...適度的讓臀部離開坐墊讓臀部吹吹風透透氣...
CaseyChao wrote:上星期六第一次使用全...(恕刪) 此次挑戰另有兩位隊友同行...兩位隊友穿車褲...以我穿內褲及貼身慢跑長褲來說...在臀部、內褲、貼身慢跑長褲間要做些處理...減少折痕產生...多印證幾次後再來分享...
nepia01 wrote:prologo c....(恕刪) 一般碳纖維坐墊的形變量較少...又少了軟襯緩衝...公路車高胎壓路感也較硬...以我沒穿車褲長距離騎乘...對於較不平整之路面...善用雙腳避(吸)震動...
一般來說超過三百公里的連續騎乘...感覺如以單一姿勢會比較累...以跑車來說光只握煞變把及上把...感覺是不夠的...下把的應用會是重要的課題...除了姿勢上變化有助於不同肌肉群的應用...減少單一姿勢所產生的疲累...有助於降低風阻及提升核心肌群的應用...要握好下把需有兩個條件...適度的手把位落差及合宜身體重心調整分配...基本柔軟度要練習...胯下壓力不宜過大...之前完成了360km全碳纖維坐墊的騎乘後...下個目標是...完成全碳纖維坐墊...單一行程六百公里的騎乘...一樣穿貼身內褲及慢跑長褲...對於不穿車褲的我...已找到好穿的貼身慢跑長褲...不過現行內褲多數會在臀部與坐墊間產生皺摺...嚴重影響騎乘的舒適性...找尋合適的中長版合身內褲也是課題之一...前兩天試了一下新的內褲...一百八十公里來回北港新港的騎乘比對...還不是很理想...折邊位置還是在臀部與坐墊上...找時間試一下長版的...應該就可解除皺褶所產生的問題...等體驗過後再來分享...
CaseyChao wrote:一般來說超過三百公里...(恕刪) 何謂硬板墊就我感覺定義一下...硬板墊是直接以熱固型或熱塑型材質成型後...就成為坐墊的表面...接觸騎表面為硬質...不做其他外加軟襯加工...頂多是噴漆塗裝或攀上單層皮面...塗裝是比較好看...攀上單層皮面表面保護...以材質來區分硬板墊...如上所提硬板墊的材質不外乎為熱固型或熱塑型材質...比較這兩種材質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實際的騎乘比對...以熱塑型材質初步短程的體驗...表現比熱固型的好...找時間再來體驗一下長距離的騎乘...噴漆塗裝後重量95g...沒有塗裝的樣式...攀上皮面樣式...目前最遠距離東石漁人碼頭...來回220km...
CaseyChao wrote:使用全碳纖維坐墊最遠一趟騎乘距離...(恕刪) 雖然是公路車區分享我的登山車爬坡利器碳纖維中空座墊:不必穿車褲,久坐不痛,老2部位酥胡加上公路車卡踏:力量傳導迅速,比登山車卡踏更好用登山車武嶺簡單4字頭~~當然我的公路車也是碳纖維座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