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請教有關Giant TCR & Defy的分別


magicmusic wrote:
DEFY在台灣真的是一直被低估的車種!..(恕刪)


+1

我住國外,看到Defy多過TCR. 很好奇為何Defy在台灣能見度頗低.

我現在有2012 Defy 2, 2013 Defy Composite 0, 最近對2015 Defy Advanced 1 (黑/橘)興趣頗大.昨天打幾通電話去一些車行問,大約要9月才能交車,目前是打算星期六去訂車.
其實我剛好兩台都有騎過(現役兩台都有) 2011年TCR ISP 跟2013年DEFY ISP

這兩台就像樓上幾位網友講的 TCR適合衝刺加速,我騎烏來用ITT騎法, 拼命抽車加速, 真的在上坡路段
TCR給你的感覺就是加速比較快,但是你要是無氧沒辦法撐太久,總時間不會快DEFY太多,甚至更慢。

DEFY 騎一年的感覺就是,舒適度比TCR好因為後下叉比較長的關係,起步加速的加速感較不明顯,但是兩台在平路做ITT時 一樣可以跑的很快,跟人的體能跟訓練比較有關係,所以DEFY ISP也是比賽車,車架跟TCR除了調性不同,性能上差異說真的不大(一般人騎不出差別吧=.=除了路感不同外)。

因為我後來用DEFY順順騎維持穩定的輸出,一樣的路線可以騎的比TCR騎的還快一點。

DEFY說真的騎過之後,發現蠻適合台灣路面,不過偶爾還是會震,因為台灣路太爛了><。

現在獨缺一台2014年車隊板Propel 就湊齊捷安特大三元了,一門三傑都擁有好像太奓侈~
不過口袋不夠深..............想想就好了.....><


2013 Rabobank DEFY AD SL ISP


2011 Rabobank TCR AD SL ISP




這是用 DEFY ISP (看中間第2點那行 10KM ITT 中和秀朗橋景平路口--->板橋光復橋中山路(環河西路)
均速也是可以達到近36km, 一路都維持40up, DEFY一點都不弱 ,是人比較弱...(還需要加強)




ddar白馬 wrote:
捷安特DEFY的文案...(恕刪)


小弟為TCR SLR2車主,同意白馬大論點,TCR適合企圖心強車主,再加速度反應直接。

針對TCR SLR2下坡穩定度表現,小弟親身說明一下,網路上討論大多認為車架後下叉較短在下坡穩定度上會比較差一些,的確理論上是沒錯,但我覺得車架特性表現最終還是要取決於車主能力,畢竟單車速度是靠人的雙腳踩出來的,我個人認為TCR SLR2下坡表現相當優異。

小弟實際測試下坡數據供大家參考,路線是北宜公路往頭城方向著名9彎18拐下坡(實際為7個髮夾彎),起點為北宜公路頭城端最高點,終點為接近台9線前200公尺,全長12.4km計時15分6秒騎完,均速49.4km。
ps:安全第一,快有快的道理。

車架:GIANT TCR SLR2 - 2013
輪組:Mavic ksyrium Elite S
外胎:Maxxis M3D
煞車:升級Ultegra 6800夾器,Swissstop煞車皮



實車照

舒適性真的很重要
以我自己而言,騎長途時多少因為路面的振動而讓疲勞更快速累積
最後姿勢會不知不覺改變,進而影響騎乘的效率

TCR ADV絕對是衝刺和加速很猛的好車,但相對也容易榨乾體力和專注力
畢竟運動是要健康,不是要把自己體力耗盡類的半死不活

所以入手15年的TCR ADV2的我
一個月後看到15年的Defy ADV2就搥心肝了(居然是兩盤!!!!!)
尤其是那個D-fuse座管的設計好心動啊
早知道當初多等久一點.....
從12年之後大改款的OD2 TCR在操控穩定性上的確是大幅提升了沒錯,但是性能的差異都是比較出來的,DEFY在這點上的確又比TCR更好

不然如果要說長RC的加速性的加速反應較慢的話,DEFY在這點其實又比一些軟趴趴二三流小廠車架要強XDDD
Dave24111 wrote:

小弟為TCR SLR2車主,同意白馬


大哥您的DEFY ISP塗裝真是太好看了 沒想到捷安特也有這等級的塗裝 XD

井筒仁康 wrote:
其實我剛好兩台都有騎...(恕刪)



沒有錯,TCR的下坡真的很快,因為轉向靈敏,OD2也許在穩定性上面也有幫助?

我每次都在下坡被我TCR友人海放,看他殺彎都不太需要減速。

Dave24111 wrote:
小弟為TCR SLR...(恕刪)



加速反應慢這件事情其實是比較來的,我在換輪子之前覺得TCR加速明顯比DEFY快,

有驚艷的感覺,換輪子以後再騎友人的車,就覺得我的車子加速比較快,所以輪子其實

在加速上面也有不小的幫助,買輪子前也可以考慮自己要的調性是什麼。

Luke Chen wrote:
從12年之後大改款的...(恕刪)

ponfon lin wrote:
大哥您的DEFY I...(恕刪)


小弟文章表示不周,讓你誤會有TCR比Defy加速快語意。

我沒騎過Defy,所以文章內容僅單純表示TCR騎乘心得以及證明TCR下坡不慢,貼一張下坡數據供大家參考。

Defy的舒適性有目共睹,我的坐墊就從DEFY ADVANCED 2移植過來,這張坐墊吸震超優。


話說今年Defy Advanced Pro 1的紅黑塗裝超好看,有錢真想買下來。
摘要 Giant 的型錄 TCR vs Defy 迴響這麼多,而且多半傾向推崇 Defy,這結果頗令在下意外。

*以下藍色斜體字均來自 Giant 對 Compact Road 技術發展的解釋

字面上來看, TCR 所代表的意思是 TOTAL COMPACT ROAD ,也就是完全簡化公路車設計的意思。

TCR 這三個字我想很多人還不知道是哪三個字的縮寫吧?藉這機會驗明正身一下。

藉由將上管有效地從頭管往座管方向傾斜, GIANT 能夠縮小整個車架的前三角與後三角的尺寸,打造出明顯不同的車架外觀。在功能上來說,這種簡化的車架設計不但能夠降低車架的重量,同時也可以增加車架側向的剛性。也因為增加了側向的剛性,同時也增加了車架的加速性能,因為車架可以減少更多不必要的彈性。

上述是 TCR 設計理念,其中關鍵字是「減少不必要的彈性」,如果對照 Giant 自己的產品定位文案來說,並沒有太大衝突--TCR 騎起來就是硬、敏捷、不浪費力量、好衝刺,可是光 TCR 能吃掉大半市場嗎?所以 Compact Road 這種車架設計自然會有一些不同演變,來符合市場需求。

剛性固然可以增加踩踏力量的傳導效率,卻未必會對騎乘的舒適度有幫助。為了改善這個課題,GIANT 的工程師們仔細的在關鍵部位增加縱向柔軟度,讓車架有著更好的操控與舒適度。

我相信這就是 Giant 發展同樣是屬於 Compact Road design 的 Defy 產品線的重要因素(畢竟 TCR 原是極端競技化的產品線,就舒適度而言可能不是人人騎得來),而且經過修調之後的 Compact Road 車架幾何,可能較符合東方人的體型,而騎起來輕鬆暢快吧?

但既然產品線已經開了,總是要讓消費者能明確分辨產品定位,所以 Defy 的文案可能就比較傷腦筋了--Defy 似乎是抓到了均衡性的甜蜜點,在市場上很有可能取代 TCR 的地位,而 TCR 對於 Giant 來說,是企業神主牌:

TCR 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他們絕對會告訴你,除了字面上的意義之外,這三個字還代表了「革命」。說到了革命,我們可不是指那些行銷策略上的「革命」,而是指一項可以將專業公路車界徹底改頭換面的革命,也就是業界通稱的簡化設計(Compact Road Design) ,這也是每一款GIANT 公路車的設計理念。

所以在 TCR vs Defy 在文案上面會用「單日距離」、「爬坡高度/距離」來刻意區隔兩個產品線,讓 TCR 保有爬坡王者之姿、而讓 Defy 成為長程新主,似乎是情有可原了。

不過個人還是偏好 TCR 就是了,紅燈起步抽車快感愛不釋手啊啊啊~

以上為個人不負責任言論,請眾公批小力一點 Orz

El Guapo wrote:
摘要 Giant 的...(恕刪)


defy我沒騎過
但是我上一台車是a2
號稱全地形
現在我改騎15 tcr ad2
我反而覺得更好騎也滿舒適(碳車吸震)
加速也快
爬坡也犀利
要我選舒適
a2反而被我淘汰XD
總算了解 Defy 跟 TCR 的分別

本人再考慮一下



01的網友還真佛心

香港的討論區不到4、5樓就會有人跟你說"兩部都買下"



01作為台灣數一數二的網站

又設有單車專區

為何沒置頂

套用香港一個網絡詞語

這種"月經文"

苦了新手,煩了老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