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拜訪日月潭的活動,我對單車設備的迷失,完全醒了

很多車友的迷思
投資花了大錢 結果也快不了幾分鐘
重ˇ點是我們不是職業車手 花大把鈔票投資硬體沒意義 只有爽度增加而已

如果是爽度增加 那我沒話說

真正練車都是跟講輸出多少watt的

既然有功率計 以後就不太需要跟滿嘴換個什麽快多少 均速多少的神人浪費時間

tung5155 wrote:
很多車友的迷思投資...(恕刪)

其實我有時候會想.換上了比較輕的車架輪組.比較流利的變速系統.
車確實變好騎了.但會不會身體也鬆懈因此降低了訓練的強度.
結果裝備頂天體能卻走下坡了...
車子好壞當然有差(成績),但不會差很大,
也不會讓人脫胎換骨,因為單車不是吃汽油的,是卡路里。
大麥的文章值得參考,
http://bike.speaker-tw.com/bicycle/%BD%FC%B2%D5.htm

silver mondeo wrote:
3小時1X分(容我保留一點隱私,X和功率就不公布了,以免討論失焦)...(恕刪)


3小時1X分應該是前幾名完賽的高手了!!
我自己去年用C24今年用Zipp303的感覺是
配備一定有差,我認為雖然在時間上的差異似乎不大
但整體的協調性踩踏感跟體力速度的維持上Zipp303大勝
如果不是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話
其實我覺得低框的一級鋁框輪組加上2級的配件跟車架是CP值最高的選擇

silver mondeo wrote:
去年:三級車架+三...(恕刪)


其實比賽,快半秒都是快,

專業,
本來就是差在哪一點點功夫或技術而以,

設備不是一切,但如果你花錢,用的爽,用的自己內心覺的值得,應該就夠了,
這就有點像

等一下中午要吃飯一樣

我朋友說他等一下要去吃399的鰻魚蓋飯,回公司要在帶一杯45元的茶湯會料。

我則是50元的便當+送的副牌養樂多…




同樣都吃的飽,但他的爽度好像滿點@@"
我也有迷思
一個月前用13-23的飛輪爬山
之後改用11-28爬了一個月
現在改回13-23已經爬不動了

另外之前很少爬山
所以在平路的踩踏很輕快
但近2個月想增加強度
所以幾乎都在爬山
但在平路踩踏時明顯發現輕快感不見了
似乎太常爬山會影響到平路時的表現
但剛爬完山後下平路
速度明顯會增加很多
但都重踩迴轉速上不來
今年:一級環化車架+電子變速+環化輪組+一級管胎 (11速)

原來是環車架...環輪組...三分鐘不錯啊

明年記得用環法車架環法輪組XD

一站差3分鐘就是差距了...不然你還真的信會差到30分鐘喔XD

一場grand tour 20站, 一站差3分鐘就差60分鐘

兩,三台車沒什麼不好

降雨機率高的話騎比較便宜車的,淋雨也不心疼



silver mondeo wrote:
去年:三級車架+三級變速+三級鋁板輪+開口胎 (10速)
今年:一級環化車架+電子變速+環化輪組+一級管胎 (11速)
加上,我這一年來8000K的練習。
結果,時間只差3分鐘。沒有錯,只快了3分鐘。當我把碼錶翻頁看時間時,徹底地失望。
結論:我對單車設備的迷失,完全醒了。別人比較快,並不是因為他的裝備比較好。
(註:以上結論僅是對我個人而言,對他人可能不適用)

錯字,改了!
Deo Lo wrote:
今年:一級環化車架+...(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