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爬坡65%,平路35%,可能用open胎的板輪嗎?


elvisbar wrote:
Giant SLR0也好SLR1也罷
最有價值的是它們家碳框的技術、花鼓的幾何與DBL編法
框體樹脂耐溫到268度,也高於大多市售碳板
若只看這幾項核心價值...(恕刪)


Yes, 跟我的想法一樣,會入手SLR1除了玩Tubeless也只是想體驗一下G牌自製框體感覺如何

原本打算不好玩就馬上丟出去便宜賣掉

可能是原本期待不高,沒想到真正騎下來感覺還不錯,有小驚喜的感覺

所以會應該繼續留下來玩
open板輪除了好看以外,個人認為根本沒有其他優勢。

建議去跟身邊親朋友好借借看MAVIC SLE拿去爬坡,這個是菜市場輪應該很好找!

騎過一遍再來考慮要不要拿open板爬坡唄。

要玩板輪就建議上管胎,兩者真的有差!


反駁一下,OPEN碳板沒有各位先進口中那麼不值。
做盲測也不易分辨。

另外個人偏愛OPEN胎的路感,路上有狀況容易排除。

題外:從圖中可以看出時速0的地方,我有乖乖停紅燈喲!



騎了多少上破就能享受多少下坡
有爬坡就會有下坡,致動力較強的MAVIC SLE我個人大推

又不怕燒框...


PS> 雖然我用SLE,但是有到菜市場輪這麼普遍嗎??
m8366107 wrote:
反駁一下,OPEN碳板沒有各位先進口中那麼不值。
做盲測也不易分辨。...(恕刪)


我想大大誤會了
不是不值~~是沒有太大意義
就是比較好看(殺?)
使用上和一般鋁框並無差別(還比較重)

不過如果對下坡較沒有信心
又想有高框輪組的
碳板open框也是一個選項...

有很多東西要試過才會知道
就像當初上卡人人勸我上公路車卡
我偏偏就是不喜歡公路車卡鞋走路扣扣聲
硬是買了登山車鞋上了SPD卡踏
用不到3個月還是乖乖買了公路車鞋
為什麼?因為即使是登山車鞋也沒有想像中好走又重
而且騎越久的車發現其實走路時間也很少
那何不公路車鞋就好 至少比較輕

有人繳學費的經驗談一定有其原因
當然並不一定適用自己狀況
如果有朋友或車店可以借騎就最好了
沒啥不行的吧?我騎車80%都跑山道.(陽明山.觀音山.中社.風櫃.中正山等)
SCR1原廠鋁版輪.星期六拆下來前後外胎對調順便量了下重量.總共3.5公斤.
一樣爬得很開心.
朋友10公分板輪上武嶺,3字頭,所以沒什麼不可能

welltake wrote:
朋友10公分板輪上...(恕刪)


的確是沒什麼不可能,但你強者朋友要是換了管胎板輪保證如虎添翼!
倪同學 wrote:
一級鋁框配無內胎或...(恕刪)


好的管胎路感確實比OPEN胎要好
但前提是“好的管胎”
便宜的管胎路感不一定有相同價位的OPEN胎要好
而好的管胎通常也不便宜..
破了也不見得能補
若自己不會黏管胎,就還得多付工資請店家安裝
(試想一下....破一條胎的代價是兩千台票起跳的感覺)
這些都是為何多年來管胎始終在市場上難以普及的原因
而無內胎OPEN胎
個人覺得目前的優勢仍是有低胎壓需求的登山車市場
無內胎系統的路感或許比一般OPEN胎要好
但在公路車應用上
光是每天都要補氣這一點,購買前還是得先心理建設一下
常常搞得不知道是被刺破還是自然漏氣的車友也不少
再來補胎也仍然是個問題
灌了補胎液可是會把你的輪框內框搞得黏嘰嘰噁心巴拉的
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何無內胎系統出現那麼多年卻也不普及的原因

另外,有人覺得OPEN碳輪除了視覺之外沒優勢
首先...以個人而言...視覺絕對是第一考量
看起來不夠殺,不夠PRO,跟車子不夠搭的
第一關馬上就被小弟淘汰
所以如果您是廠商,您覺得視覺重不重要呢?

再來...以目前框高30mm上下的碳框OPEN小板輪而言
框體重量仍然明顯較相同框高的鋁輪要輕
跑零瞎貓框體都要440-450克上下
這幾年新推出30mm框高的OPEN碳板光是框體就比上述要輕上一皮
較輕量的框體在爬坡時也有絕對的優勢
隨著框高增加,碳框在輕量上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近年來製作技術不斷地的進步
目前仿間1200g-1300g左右或是更輕的OPEN碳板輪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常見
一樣的框高,鋁輪絕對得再重個1-200g
更遑論碳纖本身更強的剛性與更符合流體力學的外型設計了
所以...您還會覺得OPEN碳板只有視覺一項好處嗎?







EK9 wrote:
Yes, 跟我的想...(恕刪)
輪組講求整體結構跟驅動
要買跟高階鋁框同價的1200~1300g的open碳
剎車制動力輸鋁,結構設計也不會高明到哪
我不信低階open碳能有多好騎,麻煩貼出來給大家看
各大廠的一級碳輪,也有open版本,絕對貴得離譜
管胎都嫌貴的根本不用考慮

拿低階胎跟高階胎比根本沒意義
你不用玩無內胎,碰過乳膠胎就得天天打氣
玩公路車,出門誰不打準胎壓的?

買高階鋁框open或是直上高階管胎框才是明智


elvisbar wrote:
好的管胎路感確實比OPEN...(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