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鋁車的舒適程度

用比較低的胎壓是最有效的.

試用tubeless胎!
敢買鋁車就不要嫌它顛, 要一直想它的剛性好力量傳遞直接來安慰自己,
我都是這樣,
之前我是騎低價,自己改了彎把的鋁公路車(LG RSR3),手腕也是深受路況不佳時的巔坡之苦,後來偶然看到有一種裝在龍頭上的避震器,姑且買來試試,說真的,效果挺不錯,從此遇到減速壓條再也沒在減速了。但是缺點就是重量增加,龍頭異常增高不少,必須靠可調角度的龍頭套件,壓低角度,才勉強維持正常的騎姿。

後來陰錯陽差,入手了一台Modulus的鈦車,一開始就配上碳纖彎把,心想鈦車架的Q+碳手把的舒適,爽度應該是完全不同層次了吧,實際效果嘛,我覺得與原本的鋁車+避震龍頭差不了太多,都很舒服,但我很難說哪邊比較舒服。當然,兩車重量差很多,價格也差很多就是了。


這張照片拍完的下一秒車就被風吹倒了...


龍頭避震器,因為會增高太多,所以用可調角度龍頭來降低握把高度,優點是方便安裝,立即大幅度增加舒適度,缺點就是增加重量與高度。




剛入手的鈦車,適應調整中...


現在碳車架越做越硬 我想別太奢望能靠它吸太多震

想先問前叉是什麼材質? 如果前叉也是鋁 那真的會震的很誇張

如果前叉是碳纖或是鋼 那可以首當其衝濾掉第一次震動衝擊

輪組也有學問 低框輪組會比高框有彈性 比較吸震

幅條編法也有分高剛性編法跟吸震編法

鋁車架配一些碳纖末端過濾碎震 如車把 座管 前叉 效果就會出來了

講半天不如換粗胎 胎壓低一點 避震效果比什麼都明顯
雖然現在的碳布用得越來越硬,可是碳車的形狀可塑性高,可以改成很多吸震的設計。

其中endurance 系列的車架,如 Cannondale sypnase 和Merida ride CF 系列,在前叉和尾三角改變不同形狀去做到極佳的吸震效果。

另外在碳纖維布中間用上另一種纖維物料,也是現在常用加強吸震性的做法。GT的gravel bike 系列Grade 就在尾三角的碳纖維中間用上玻璃纖維,大幅強化了吸震效果。

還有車架包碳纖布時不同位置的包法,也會影響到車架吸震性。不過絕少廠商會告訴我們這方面的技術。

所以如果要換碳車架,想要優良吸震性,就先別打空力學車架主意了,這種車架是講究傳動高效率,吸震性一定會比較差。反而可考慮endurance 系列的車架,一般都吸震性強。再從這種車架的形狀打量一下,大概會知道它們的吸震性如何。

如果只能用鋁架,也就如樓上所說,換個全碳前叉、座管(有沒有setback 和 粗度也會大幅影響吸震性)、車把,都能有感的過濾高頻頻震盪和平滑震盪感。

不過最有吸震效益,還是換過粗一點跟軟身的外胎(如gp4000II),改用乳膠內胎,降低5-10psi。應該比上面提及的更有感。
我會比較建議你先減重
減完之後你就會覺得車子怎麼這麼好騎
請問Cannondale鋁車的舒適性,
在圓形偏細的27.2mm坐管上,
是有很大的關係?
Giant avail2 的D type 座管也有類似功效?

larry1111 wrote:
請問Cannondale...(恕刪)

是的
直徑細吸震好
caad12用上25.4

merida reacto在座位下,也是很幼的


我也是鋁車
炭把效果最好

之後是炭座位和座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