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wrote:
Fastroad應該不能算空力車~空力車應該不能只用後下叉來判斷~像是空力車propel整車的管型~從前叉~水平上管~下管~座管~上下叉~都是符合空氣力學的形狀打造的
fastroad應該說是anyroad的平把版比較適當~幾何差不多~只是因為fastroad是平把的關西~所以他的上管好像比anyroad稍為長一點
.
喵嗚~
.
我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喵喵~
.
我是粉紅貓M
.
~~~~~~~~~~~~~~~~~~~~~~~~~~~~~~~~~~~~~~~
.
Anyroad 跟 Fastroad 在側面照片上看起來車架很像沒錯
.
不過到現場看實車~
.
就會發現差別很大
.
尤其是 Fastroad 的 前下管作成刀型的 算是水滴型的下管
.
貓很確定它是空力設計,跟 anyroad的車架 完全不同
.
因為,當時貓好不容易存到錢錢要去定車了。
.
結果摸到實車後又縮回來了......
粉紅貓M wrote:
Anyroad 跟 Fastroad 在側面照片上看起來車架很像沒錯
不過到現場看實車~
就會發現差別很大
尤其是 Fastroad 的 前下管作成刀型的 算是水滴型的下管
貓很確定它是空力設計,跟 anyroad的車架 完全不同
因為,當時貓好不容易存到錢錢要去定車了。
結果摸到實車後又縮回來了......
(恕刪)
其實不太需要去迷信空力車,騎車的還是人,空氣力學公路車的空力效果可能還不如剃腿毛。
車的幾何確實能使人騎姿以最低風阻前進,或是休閒騎姿前進。
人體肩膀要向內縮減少迎風面,上半身要壓低,達到低風阻才能達到最快速度公路車。
單車是一項與風阻對抗的運動,人體占了風阻的80%。
而公路車加裝AeroBar縮小迎風面積所減少的風阻,還優於空力車架 + 空力輪組 + 空力帽。
所謂空氣力學公路車的設計理念也是參考三鐵車、場地車的幾何理念,不過空力公路車又必須
兼顧爬坡,所以空力車的幾何沒有像三鐵車極端的以平路而生(例如:三鐵車的大立管角)。
Fastroad終究還是平把設計,迎風面會非常寬,頭管高使得人體上半身會非常挺,光是這兩點
就注定Fastroad沒辦法符合空氣力學的縮小迎風面之理念,就算縮短後下叉距離也只能說明它
加速傳達較快,但Fastroad的迎風面還是非常大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騎空力車,因為管型粗勇強壯好看,特別是空力車普遍設計水平上管,不像
許多壓縮公路車架看起來像登山車.....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