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盤系統會是未來公路車發展的趨勢嗎?

不會啦。除非出現新科技用不同類型的驅動系統。

一般人要有至少兩個後輪跟通用的後變(或是兩台車):想平地巡航裝用齒比密的後輪,爬坡時則用能到齒數比例誇張的(11~45t+)。

然後因為大盤是1x,因為為了通用,兩邊都得犧牲一些只能取比較小齒數的大盤,像 ~40t

所以,結論是不會除非一台車只騎一種路線
cchi wrote:
如果你有很多台車or很多大盤
那單盤的確夠用
根據路線選擇最佳齒比就好了

但多數人只有一台車要從北高騎到武嶺...


我覺得不用很多台車也可以做到
根據當天不同的地形可以單獨更換大盤的齒片,不會很困難費用也不高
或許可以有2組輪組 平路專用飛輪或爬坡專用飛輪
或者平路爬坡共用輪組只換飛輪也可以
看到這個討論,特別登入來回覆一下

因為我自己單盤公路車目前用了兩年多一萬七千公里左右(騎車公路車累積總里程接近6萬)
我提供一下我的使用心得

我自己認為
討論這個話題應該有兩個前提必須先釐清
1.如果是菁英組,或選手,要跟人輸贏的,基本上單盤絕對不夠
我後面寫的都是垃圾廢話
不用往下看

2.雙盤的齒域廣,是建立在
“你騎的到,你踩的動”
以及
“幾乎每一擋都是慣用檔的狀態”

正文

我最早測試時,是用105後變搭配34T/11-32/--11速飛輪
(有發過開箱文)

後來改成36T/11-34/--12速飛輪
搭配XT M8100/12速後變





騎了一陣子之後換了車
(fastroad comax1陪伴了我四萬多公里)
配置如下
36T/11-34 12速飛輪
sram rival 12速後變

sram blips變速按鈕

整車具體樣式(fastroad ad1)

齒比,爬山部分,基本上跟我慣用的模式沒有甚麼大改變

如果以一般假日車手休閒騎
我相信爬山部分絕對夠用

小弟1972/75公斤
strava北部幾個比較有名區段pr如下
中社14分
觀音山18分
助航站13分
風櫃嘴28分
巴拉卡41分
(中社,觀音,巴拉卡均踏頻均為90+)
供參考

再來是平地部分
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高速齒比不夠
是的,沒錯

如果以正常踏頻100左右騎乘
極速最多就是45km/h

如果你常常平路會用45+km/h以上巡航
或下坡沒有60km/h屁股會癢的
那絕對不夠用

我自己測試平路(體感無風)
功率計(stages左曲柄)

騎到35km/h大概要230w左右
此時我大概打第10檔(13T)
我平常騎河濱,或無風的平路
慣用檔是8檔(15T)
或9檔(14T)
幾乎可以涵蓋整個平路
除非是順風
或突然要跟人PK或跟車
才有打到12檔(11T)的機會
依照我的慣用迴轉速(95-105)
要我用12檔去騎到時速45+km/h
基本上已經需要3,400瓦了

再來說好處
省零件,重量減輕
維修調整方便
無腦變速是基本

還有大盤除非摔車不然不可能掉鏈
雙盤大盤是為了脫軌而設計
單盤不需要脫軌
整個齒卡的很深


騎了兩年多我自己是非常滿意
未來也不可能再換回雙盤系統
stitch9號
我公路車裝30T登山車單盤+11-42T飛輪[^++^]
C465BIKE
雖然我也想換單盤,但齒比低於3.8真心不行,真的只能區域休閒用,雙塔要跟上一般市民高速巡航都不行,還不是選手喔,就一般有在騎車的市民朋友
@benliau
放心,一般市民組單盤絕對夠用
我前一陣子帶一個剛入坑的女生朋友
女59歲
騎Liv thrive2
sora9速
32/48-11/34
剛牽車時
我就叫她忘記前面有兩盤,直接叫她都用小盤不要換
循序漸近的帶了她騎了百k行程
爬山從聖人瀑布,劍南,中社,觀音山,貓空,大棟山,小白球,風櫃嘴,巴拉卡,等等等

她用這個齒比觀音山,風櫃嘴均可以不落地
沒有要比賽只是騎休閒的
單盤真的綽綽有餘,連9速都ok













gggghhhhyyyy
意思是有髮香,誰跟你單盤雙盤
James李爺
小緯0510 您筆誤⋯⋯29歲吧!😄
其實算一下 單速40對11 也夠踩了
飛輪上個11/36-11/40就是不錯配置
老外還有吧11s飛輪的11t換成10s的11t零件
據說超耐用

說到被遺棄的三盤
就是單盤開外掛型態
高中低速域都有完整齒比序列
假設30速配置
高速大盤配飛輪小五齒
中速大盤配飛輪十齒
低速大盤配飛輪大五齒
真實使用20速 搭起來真的很完美
現在cnc一體齒盤 也不用擔心重量
電變也解決前變難控制問題

話說我接收小緯大fastroad
搭配三盤 曾經騎好幾週都掛在中盤
騎到忘記有另外兩盤
那陣子39對11/34飛輪夠我用了

不妨用計算機算一下
39t大盤迴轉80都有36kmh
CONA24
推個
利口貝爾
單雙盤只是混個噱頭而已沒實質的變化,變速依然只是變速,多1.2速非救命齒.也提升不了0.5%,尤其是高迴轉時代,扭矩跟迴轉的微幅增減可以適配齒比,別說迴轉+-2會很不舒服,人體就是如此
TONY1978 wrote:
其實算一下 40對11...(恕刪)


想想廠商也真的蠻奇葩的,想想幾年前的宣揚齒輪越多越好,現在告訴你砍半也沒關係夠用就好

感覺廠商是在耍猴吧,要你掏錢而已

就我看來單盤也好雙盤也好,都不會差到那裡,只要配到自己合適的範圍內都是夠用的

輸出是...扭矩x齒比x迴轉
非救命齒的情況(夠用)扭矩跟迴轉只要微幅調整就能解
DIY LOVE
腳踏車構造簡單。然而張忠謀和庶民騎的腳踏車必須不一樣,就像TOYOTA和BANZ分級一樣。所以碳纖維和電變那些被推出來,確保資本分級制度。01所有版面都一樣,永遠有一堆帳號鼓吹敗家,那是另一種道理了。
利口貝爾 wrote:
想想廠商也真的蠻奇葩...(恕刪)


只要大廠變不出新把戲
眼看小廠追上來
趕緊換新東西玩
當時碟剎革命 搞死一堆零件供應鏈

碟剎電變小廠也在出頭了
大廠再不變新把戲就麻煩了
在沒有聽過比碳纖維好的新材料之前
不就把以前的圈剎 單盤 三盤再拿出來炒冷飯
DIY LOVE
沒辦法,腳踏車構造簡單,很難創新。大廠為了拐有錢人入坑,維持營收獲利,就要學一下行銷學。簡單講,01各版面都有一堆勸敗的,跟那些帳號學習就對了。
一直很想把11跟12齒拔掉換更多可以選的大飛輪,因為只有踩訓練台歡樂衝下坡用的到
CycleFormula
確實,不下坡的話一般人平路大概 50/15 或 50/18 就好了
jen295
53/13 平路騎到54.還是不夠用.
個人solo的話,單盤完全沒問題,但團騎的話就很難配速。
也來讚聲一下單盤,自己認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顧慮前變,這個省心的體驗是從組車到騎乘都能夠感受到。

至於輕量的話就要看飛輪了。

自己目前是用機械後變GRX搭配大陸的11-42超輕的飛輪(305g,實測310g)來解決飛輪重量的問題。 不過看到SRAM的10-42 270g真是有夠香。

至於齒比,範圍上對我來說沒問題(前42T),除非下坡也想加速…..

gordonh
我說的是11速的10-42,XG-1199
DIY LOVE
其實騎久了,手指頭會自己動,不需要動腦袋思考變速。腳踩的輕重感不對勁,手指自己會動作撥變速。那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