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個人是覺得既然原來的平把(重車)可以用30-34T完成的爬坡,那彎把TCR(輕量的)就絕對可以用30T以下的齒比成的;PR沒破應該是用36T的時機增加,卻沒提高踏頻;建議下次爬坡限制少用34&36測試看看😁
carvenchin wrote:
個人是覺得既然原來的...(恕刪)

我覺得這個觀點是有可能的
樓主可以考慮先花1000多元買我這顆飛輪實驗看看
12速11/34大約240克
齒比跟shimano12速105飛輪一樣,但shimano的重一點


我目前是單盤12速36T大盤配這顆飛輪

與其限制,不如先把齒比弄成類似試試看
oyster369 wrote:
今年也跟著湊熱鬧買了...(恕刪)


TCR太爛了
$500收~~

這樣比完全沒意義阿

全部都是變因 沒有任何的固定因子

1.功率計沒校正
2.溫度不同
3.風向不同
4.體力狀況不同
5.齒比不同

然後高檔車的差距本來就不大了
如果你用UBIKE下去比
那就會很明顯了
june-sue
測試時間就不同了,至少差30分鐘
Ahoo Chen
單車的世界大概就是用五萬塊換五秒鐘,然後實測並沒有比較快車手還要被檢討,不然就是怪上述的五點
今天早上氣溫涼爽不熱就帶著各位的建議興匆匆的跑一次,仍然不見起色。50:30。
捨棄36t,前面1公里油門吹到底就用光我小小油箱裡的油料,後面完全沒力了。



在山上遇到可愛的女車友請我幫他拍照,拍完後也沒心情聊天就急著下山,可知我有多沮喪。
近期會多做低強度有氧,打底累積好狀態再挑戰。非常感謝大家的建議!
NineDone
狀態問題居多
love-hate-pain
前面1公里陡得要命平均快11%,聽那種300瓦神腿的建議你會被玩掛
oyster369 wrote:
今天早上氣溫涼爽不熱...(恕刪)

有可能最近騎比較多,肌肉比較疲勞還沒恢復. 先休息一陣子吧.
真想為了破PR出門刷路段,就先在家好好踩訓練台
oyster369 wrote:
在山上遇到可愛的女車友請我幫他拍照


狀況每天不同, 不必在意.

但是照片呢?沒圖沒真相!
NineDone
連可愛女車友都挑不起性趣, 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笑]
oyster369
下次遇到再幫你要她的IG。她好像用wahoo車表,滿少見的。
oyster369 wrote:
今天早上氣溫涼爽不熱...(恕刪)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呼吸跟姿勢

平把車把寬多少..彎把車把寬多少

如果你的呼吸沒有改變.騎彎把車尤其是TCR這類.比較戰鬥的車架
你的胸腔多少受到壓迫.你的呼吸能量供給自然沒有挺拔的平把車來的高

再者兩種車的坐姿也多少不同.使用的肌群也有不同.主要會是設定的問題
你是否適合比較戰鬥的幾何? 還是比較舒適的幾何?比較可能會是問題點
love-hate-pain wrote:
前面1公里陡得要命平均快11%,聽那種300瓦神腿的建議你會被玩掛


我發現北部的路線好像都很陡,
看1輪騎也常動不動就2X%。

高雄這種路線就比較少,
上星期去挑戰龍目坡才300公尺,
就已經要S型才爬得上去了......



南進中寮山這個最陡最長,
這我騎不完最後都用牽車的......

我騎過的路線映像中好像只有這兩個平均超過10%。

我在想其實除了人的能力值不同,
連騎乘的路線難易度也不同,
在討論區裡的觀念差異好像也蠻正常的,
畢竟彼此的騎乘經驗都不同,
文章裡表達出來的也都不全面,
就算同為高雄人也少有人跟我一樣只騎冷門路線,
好像很難利用討論的方式糾錯。

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
就是提升速度唯一的關鍵在,
提升自我運動表現,
重量訓練提升本身的肌力跟肌耐力,
有氧訓練提升最大攝氧量,
兩者缺一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去騎烏山巷了,

真的好陡最後用牽的,
我完全騎不上去。
jcchiou
烏山巷慈願寺是我所知高雄最陡的路線, 走到底也可以上中寮山
瘦的狠
我還沒騎自行車走過那裡,但機車10幾年前常騎,我讀樹德的那裡算熟,我知道往養女湖那裏有一段很陡的坡,太久沒去都忘了改天去騎看看。
oyster369 wrote:
前面1公里油門吹到底就用光我小小油箱裡的油料,後面完全沒力了


這就是破不了PR的原因吧
越想證明新車的價值,就越想破PR
一開始就爆衝,最後越適得其反
瘦的狠 wrote:
我發現北部的路線好像...(恕刪)

雙北我自己騎過最陡的是這裡

碼表有看到超過30%的地方
我照相位置29.1

雙北應該還有更陡的
之前有看人做過排行榜
這個還很後面

我是騎車去林口三井買鞋子
無意中走到的
瘦的狠 wrote:
我在想其實除了人的能力值不同,
連騎乘的路線難易度也不同,
在討論區裡的觀念差異好像也蠻正常的,
畢竟彼此的騎乘經驗都不同,
文章裡表達出來的也都不全面,
就算同為高雄人也少有人跟我一樣只騎冷門路線,
好像很難利用討論的方式糾錯。...(恕刪)

其實只要願意分享數據的人越多
就越能找到跟自己能力值相近的人討論騎法

前面幾樓有一位大哥就拿出了同地點的數據
只是兩人能力有點差距
所以只能參考

樓主這段路我從來沒有從這向上去
我都是反過來騎
所以這段路我沒有辦法提出心得

其實樓主只要買一隻支援strava live segments的碼表
叫出fastroad最快那次數據
然後用tcr騎時按照之前的步調
只要適時的某些路段衝刺一下
理論上是最佳的破pr騎乘方式
也不會中途爆掉
碼表會即時的對比兩次時間差距,讓你參考

小邱頻道有一次是用這方法
但他是用手機
我自己是用碼表

我18年用giant slr1 42/65mm破dtswiss rr21db輪組中社PR就這樣搞的
一次就破
還發現全程坐姿騎最快
小緯0510
我lezyne這隻碼表有bug,只要有先同步過一次之後,即使不續約,不是付費會員,依然可以繼續使用,最近換了garmin540之後要持續是會員才能用,最近又看上stages的碼表,有可能我會買來玩看看
oyster369
Stoner99 感謝,我再試試。之前以為區段都割給Strava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