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有功率計的話,跟朋友借來裝或是直接借朋友的車騎一趟,先確認你們騎車能力的差異,再來討論車的差異。但其實答案你已經知道了,大部分的人買碳車主要都是社交需求有聊天話題/心裡想買/爽度夠但是太便宜的碳車能不能滿足以上??(五萬應該是偏便宜).......用騎車表現來合理化這個買車需求是勉強了一點。我很努力把自己的Propel pro等級改成UCI Illegal (<6.8kg),但是還是被路上的神腿車友拋得遠遠的~很誠實地說,常常改完車或是買新車一騎出去就知道自己期待的戲劇性變快沒有發生,這時候就知道 "阿~我真的只是花錢改爽的而已"但這個爽度能幫你進步嗎? 其實可以因為騎得爽,你就會常騎因為騎出去帥,你就會常騎常騎就一定會進步,就算強度不高,但心肺能力也是能獲得進展。
要是小緯還在小緯一定會說,你先提供一下你的strava,不然根本大家都是在瞎子摸象搞不好你有200W然後聽了一堆100W人的意見,總之,數據拿出來,不然怎麼給建議。我都用12公斤鐵車爬夢幻湖了也不覺得會跟不上。
我說句公道話,均速差個0.5公里也會海放,均速差5-6公里也會海放前者的話可以練但有可能他們實力上可以多你5-6公里但保留實力只稍快你一些所以你加快他們還會更快所以我的建議是跟自己比就好,跟不上就自己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