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阻係數重要???還是重量重要???

目前看來
除了計時車以外
以及類計時車設計的車架外
就以Ridely最先開始在車體上做出"比較明顯"減少風阻的設計
雖然不知道實際的差異有多少
但是在車界中
只要一有人開始...就會有人模仿

Top-Secret wrote:
頭一篇很明顯就在討論車子本身的風阻係數?


剛剛回頭看一下, 啊! 是我弄錯了....

不過人總時要在上面騎, 不然車買來掛車頂, 去高速公路拼油耗少?

再說, 如果其實純車上的風阻, 在不是很高速的情況下, 也不是很逆風的情況下, 其實 最大的部分還是車上載的那一個, 如果調整一下姿勢, 應該差很大



風流過車架最後撞在車架上那個龐大車體, 向兩旁散去, 除非, 姿勢已經是 100 分那再來琢磨車子, 這樣應該比較合理吧!



不然派數千位小朋友去搬一台 戰駒, 不是不好, 是有點可惜, 有點像是 1000 匹馬力的車子, 在市區開 50 很炫, 很爽, 不是不妥, 個人覺得只是有點可惜不捨! 純粹個人想法!


不過我比較想知道 車上那個人如果是 1HR 騎乘, 姿勢應該是怎樣情況佔多少時間?


因為一週下來發現, 都握下把, 虎口後方的手腕處會一點點疼痛, 然後連續兩週適應趴著, 頭還要往前看, 脖子後方變的有點僵硬, 不知道這樣妥不妥當? 要改善還是想辦法適應?如何在姿勢與風阻取得一個平衡?



豬小銘 wrote:
均速有過35km/h


糟糕! 版大均速快我這麼多... 我還是墊墊一下好了....

騎了一兩年車, 發現一件事, 一樣的均速要多撐 30 min 這是很容易訓練的, 但是 一樣的 15km 距離 要縮短 1 分鐘卻是越來越困難
平路上面應該是風阻比較重要吧

否則計時車也不會犧牲重量去追求低風阻了




樓主大可以去弄這套來玩,保證風阻問題藥到病除
若不管比賽規則,用做燈籠的方式(竹條+透明玻璃紙)做個超輕量機翼形斷面(從上往下看時)的罩殼,連人帶車一起罩住,保證風阻超低極速變超快喔~~

像斜躺車加罩殼後,極速約可拼到時速一百多公里,所以一般公路車加罩殼後極速要拼到時速七八十多公里應該是可以的~~

根據我們以前風洞測試的經驗,一般公路車連人的Cd值(風阻係數)約在1.0上下(跟廂型車差不多),但機翼形斷面形的Cd值大概只有0.15~0.2左右,所以在前投影面積差不多的情況下,將Cd值減到1/4(風阻抗力也會只剩1/4),相同的推力可以得到2倍的速度(因為Cd值和速度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加了機翼形斷面燈籠罩殼後,極速可望提升到接近兩倍喔~~

但是光加罩殼還不夠,齒比配置要變成原來的兩倍"疏"(不是"密"喔~~),或是有兩倍數量的檔位,這樣在相同的腳迴轉速下才能有更高的尾速喔~~

反正大家小學都學過做燈籠(天燈也是一樣),就當作被我騙,做個來套看看,就算極速都沒增加,至少下大雨時也能不穿雨衣悠哉騎車啊~~

不過有罩殼很怕側風,所以要挑無風的地段來試才不會吹到犁田喔....
Roger陳
經過上一個練習,心裡覺得在平路是降低風阻係數會比較重要!
像是這一次練習時,頭低到埋在車把後面,用喵的.
因為有車友一起衝
比較安全
只要趴的低低的
用力踩就對了
悠遊徜徉在一個人單獨騎車的時光 開心享受於大伙兒共同騎車地歲月
個人認為腳力比較重要

呵~來亂的

我這一陣子真的沒有騎車
風阻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沒力
悠遊徜徉在一個人單獨騎車的時光 開心享受於大伙兒共同騎車地歲月
http://www.bikeradar.com/news/article/how-aero-is-aero-19273

2008年BIKERADAR的一篇文章

How aero is aero?
By Jeff Jones


Key points

Position: Going from drops to aerobars will save you ~30 watts at 40km/h
從一般彎把改用計時把時~~~在時速40公理的狀態下可以節省約30瓦的輸出
Bike: A time trial bike will save you ~20 watts over a road bike with clip-ons at 40km/h
從計時把公路車改騎乘計時車時~~~在時速40公理的狀態下可以節省約20瓦的輸出
Helmet: A time trial helmet will save you ~10 watts over a road helmet at 40km/h
從公路車安全帽改配戴計時帽時~~~在時速40公理的狀態下可以節省約10瓦的輸出


Set-up

Estimated Ave CdA (m^2)

Speed (km/h)

Power (W)

Tarmac SL2 | Road Helmet | Drop bars

0.31

40.1

306.6

Tarmac SL2 | Road Helmet | Clip-on aerobars

0.267

40.27

268.6

Tarmac SL2 | TT2 Helmet | Clip-on aerobars

0.256

40.38

261

Transition | Road Helmet | Aerobars

0.265

40.17

262.9

Transition | TT2 Helmet | Aerobars

0.23

40.05

229





Tarmac SL2 road bike | SWorks Road Helmet | Drop bars


Tarmac SL2 road bike | SWorks Road Helmet | Clip-on aerobars

Tarmac SL2 road bike| TT2 Helmet | Clip-on aerobars

Transition time trial bike | SWorks Road Helmet | Aerobars

Transition time trial bike | TT2 Helmet | Aerobars


相較於使用一般公路車+彎把+一般安全帽

使用計時車+計時休息把+計時帽

在同樣以時速40的速度騎乘時

可以少輸出77.6瓦的功率

用比例來看~~只要輸出75%的功率~~即可達到一樣的速度(40公里)

有趣的是~~風阻係數是由0.31降到0.23~~~降低74%~~真是剛好阿


當然這只是個實驗~~



實驗的場地是在上圖~~看起來像是環形的賽道

風阻係數的測試是在這邊測試的



至少在某種條件下~~~風阻是蠻重要的~~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好文章!!!
感謝您!!!
因為,,,,,,,
有年紀了!
一陣沒練!
真的沒力!
只好靠技巧
拉回一些與年輕人的差距!!!
悠遊徜徉在一個人單獨騎車的時光 開心享受於大伙兒共同騎車地歲月
再附個圖上來



FROM BIKERADAR FROM TREK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