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壞人 wrote:難怪比爾蓋茲那麼有錢...一張光碟片成本連5元都不到..但是Windows一套可以賣到快1萬... 小弟覺得這觀念怪怪的不是很對...因為這需要"研發"...跟其他太多有形 無形的成本而沒有研發的話...大量的RD都得吃自己了
團圓嚕 wrote:大家都知道台灣是碳...(恕刪) 碳原料是有分等級的,高等的會被視為國防武器原材料,一些國家是禁止進出口的;低等的就是一般過濾用活性碳那也是碳原料喔。就作為腳踏車的零件元素材來說,碳纖維雖然佔成本一部分,但也不可忽略編織結構等成型階段的研發與製造成本啊。 廠商拿到暴利與否,一般消費者也無法說甚麼吧,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有shortcut的就去拿便宜又好的囉。
說到研發成本以及行銷成本自行車的研發成本或材料成本會有機車高嗎但是比牌照白底黑字的機車高價的自行車倒是不少,甚至售價直逼黃色大牌的機車這點我怎麼都想不透所以怎樣都無法催眠自己敗一台某雜誌上的10萬台幣"入門車"那位大德能指點迷津嗎
Maocrab wrote:..那位經理的話充滿了"原料供應者"的典型思考模式,聽一聽,參考就好了.(恕刪) 沒錯. ..太經典的一句話了,那麼AUDI R8 是鋁合金車架,鋁合金也不貴,好像也才一頓多..因該也沒都少錢吧~
1K 的碳砂 碳線 是高度國防材料 不是你想買就能買沒記錯的話 好像是一條60美金每年的產量都有一定的限量掌握在 各"大國"的"特定廠商"Toray <<<東馨 也是1K料材的世界大廠重點不是 那家廠商的1K料材比較好 是你有錢想買 還不一定能買到像 國內多家二級車架廠商 要向toray 買一k 的料材 還要捧現金(國際即期匯票等同現金)去買錢還要先確認到手 他們才肯出貨還要看你 "砍站"夠不夠,他們爽不爽賣你 有多的 剩的才要賣而Toray 已經是算 對台灣廠商最友善的了~~其他世界各家1k原料廠的態度呢???(在此我就不便贅述........)在此稍微 透露一個小故事去年單車熱潮...有家台灣二級車架廠缺1K料 要向"U"國1K廠 臨時要買料透過漫長的等待時間後 終於電話打到了對方經理手上對方經理 一開口就很明白且清楚的告訴 台灣這家二級車架廠採購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你他X的 什麼狗X毛..你連替我掃廁所的資格 都沒有 不要再打來了)語畢 就掛電話了.....捷安特 大部份的成車碳纖車架 3k 和 12k 還是佔絕大多數如果 要按照出廠價 來賣那當然 絕大部份的 碳纖維製品 或許根本不到 市價 十分之一一個3K 水壺架成品 (含印刷) 賣給外國廠商 報價也才"七"塊美金一個3K 車架成品(含印刷) 賣給外國廠商 讓你們猜猜 報價多少@@?報價是 已經加上人事成本 還有利潤了喔我只是有時候想不透為什麼台灣的 加工廠 代工廠 成車廠寧願 和大中小盤經銷商 聯手剝削自已的人民卻不願意 以成車報價加三成 賣給台灣人民扣除掉 成車報價再加三成 那些多出來的"迷樣數字"才是造成 單車是 貴族運動的主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