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捷安特的碳纖維紗(原料)是那一家的公司生產的?


我是大壞人 wrote:
難怪比爾蓋茲那麼有錢...
一張光碟片成本連5元都不到..
但是Windows一套可以賣到快1萬...


小弟覺得

這觀念怪怪的不是很對...

因為這需要"研發"...跟其他太多有形 無形的成本

而沒有研發的話...大量的RD都得吃自己了
那這樣的話三司達不是更扯
人家微軟還有5塊錢的壓片成本
三司達是轉手貿易買空賣空不用研發成本材料成本
除了三司達還有彩虹國祥.....

還是那句老話

如果材料成本就是"成本"的話
那大家經濟學一定都強大的不得了!

團圓嚕 wrote:

大家都知道台灣是碳...(恕刪)


碳原料是有分等級的,高等的會被視為國防武器原材料,一些國家是禁止進出口的;低等的就是一般過濾用活性碳那也是碳原料喔。就作為腳踏車的零件元素材來說,碳纖維雖然佔成本一部分,但也不可忽略編織結構等成型階段的研發與製造成本啊。 廠商拿到暴利與否,一般消費者也無法說甚麼吧,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有shortcut的就去拿便宜又好的囉。
說到研發成本以及行銷成本

自行車的研發成本或材料成本會有機車高嗎

但是比牌照白底黑字的機車高價的自行車倒是不少,甚至售價直逼黃色大牌的機車

這點我怎麼都想不透

所以怎樣都無法催眠自己敗一台某雜誌上的10萬台幣"入門車"

那位大德能指點迷津嗎

之前有個朋友開玩笑說,花了幾十萬還要自己騎得氣喘噓噓
還不如花點錢請四個小人抬你,你還可以在裡面吹冷氣
這種話題大家談一談開心就好
Maocrab wrote:
..那位經理的話充滿了"原料供應者"的典型思考模式,聽一聽,參考就好了.(恕刪)


沒錯. ..太經典的一句話了,那麼AUDI R8 是鋁合金車架,
鋁合金也不貴,好像也才一頓多..
因該也沒都少錢吧~
鋁合金一公斤也大約一百元左右而已,賺更大,哈
http://www.wretch.cc/blog/LibraJJ
重點在價值...不是價錢~
我...60.8公斤...無價~
1K 的碳砂 碳線 是高度國防材料 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沒記錯的話 好像是一條60美金

每年的產量都有一定的限量

掌握在 各"大國"的"特定廠商"

Toray <<<東馨 也是1K料材的世界大廠

重點不是 那家廠商的1K料材比較好 是你有錢想買 還不一定能買到

像 國內多家二級車架廠商 要向toray 買一k 的料材 還要捧現金(國際即期匯票等同現金)去買

錢還要先確認到手 他們才肯出貨

還要看你 "砍站"夠不夠,他們爽不爽賣你 有多的 剩的才要賣

而Toray 已經是算 對台灣廠商最友善的了~~

其他世界各家1k原料廠的態度呢???(在此我就不便贅述........)

在此稍微 透露一個小故事

去年單車熱潮...有家台灣二級車架廠缺1K料 要向"U"國1K廠 臨時要買料

透過漫長的等待時間後 終於電話打到了對方經理手上

對方經理 一開口就很明白且清楚的告訴 台灣這家二級車架廠採購

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

(你他X的 什麼狗X毛..你連替我掃廁所的資格 都沒有 不要再打來了)

語畢 就掛電話了.....

捷安特 大部份的成車碳纖車架 3k 和 12k 還是佔絕大多數

如果 要按照出廠價 來賣

那當然 絕大部份的 碳纖維製品 或許根本不到 市價 十分之一

一個3K 水壺架成品 (含印刷) 賣給外國廠商 報價也才"七"塊美金

一個3K 車架成品(含印刷) 賣給外國廠商 讓你們猜猜 報價多少@@?

報價是 已經加上人事成本 還有利潤了喔

我只是有時候想不透

為什麼台灣的 加工廠 代工廠 成車廠

寧願 和大中小盤經銷商 聯手

剝削自已的人民



不願意 以成車報價加三成 賣給台灣人民

扣除掉 成車報價再加三成 那些多出來的"迷樣數字"

才是

造成 單車是 貴族運動的主因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