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討論車子款式 性能就說腿力是王道人決定一切我想01單車版 關起來比較實在話說前些日子逛車店看過百公斤的車友騎著25萬的公路車整套ASSOS車衣裝備也看過像紙片一樣的高手天天騎車往山上跑我想每個騎車的人目的本來就不一樣有人是去健身,有人是去交朋友,也有人立志當選手(業餘)何必設定每個人都是要當選手才能談車的性能呢?
除非車架和輪組等級差太多,不然不同車子騎起來有差別通常是座艙設定的關係而不是車架角度。網路上很多人可能是天生比較敏銳,一些細節不同就很有感覺。如果在不知品牌型號的情況下試騎不同車架,大概沒幾個人能回答正確答案。就像以前國外雜誌請一些騎士試不同材質的車架,然後回答那些車架的材料,結果絕大多數是答錯的
f2344773 wrote:計時車爬坡本來就沒人...(恕刪) 不能完全苟同,確實個人實力影響成績最多,但已爬坡來說也不像你說的哪種車都沒差,之前騎過一陣子軟趴趴的車架, 最痛苦的時候就是爬坡用稍大一點的齒比抽車時,那種每採一腳就下沉的感覺,真的是很快就能將體力消耗完,另外2000g的輪組, 與1200g的輪組爬坡難道也沒差?當然這些因素比不上個人實力的因素, 事實上也不需要買到很貴的車架,個人的經驗十幾萬的車架跟一兩萬剛性不會太差的車架,成績只會差一點點,輪組2000g和1200g爬坡差異就大一些.
基本上車架的設計並不是只有角度所以好不好,並不單單從角度上來看而是從幾何來看西米露的車架就不只單單考慮了角度它的中管做法和後下叉之間的配合就是為了補足在平地上加速的問題所以它的車在平地飆速上並沒有所謂的劣勢存在
重量才是主要的因素...市售的公路車立管角度永遠在73~75後下叉400~410,當小於400的也有頭管角度影響TRAIL跟軸距....要爬山.....選輕的就是了...角度不用看了不過這些車架你能騎嗎??這才是重點不合的車架再輕你也無法發揮...
記得國內武嶺爬最快紀錄的是騎鋼管車....Condator ,Lance 如果和年輕的Eddy Merckx比....Eddy是騎鋼管車且好像只有8速還是7速,而且他都是獨飛...車子固然重要,不過人還是決定一切,有預算當然是最好的~直上LW ventoux+各大廠的一級車架即可滿足平民登山王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