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8912892 wrote:
好車一台~
可以請樓主敘述一下車架的特性嗎?
加速性、下坡穩定度和上坡抽車的感覺等等...讓大家可了解一點!...(恕刪)
此車架騎程次數不多,但是騎過的車不下十幾部,其中爬坡性較強的有BH GC、BH G4、BH G5、R3,
第一次騎武嶺FELT F25,時間3小時27分,和其它各大品牌車。
所以如果說KOGA豹頭KIMERA特性:
1.</font>G4後叉RC 400mm 中管72度、G5後叉RC 402mm 中管72.5度,而KOGA豹頭KIMERA 後叉RC 406mm 管74度去做比較,三支車架的五通結構均不同,但各有優異點。(不做額外比較)

2.以RC傳動而言:</font>爬坡G4 RC400單程短途爬坡賽較優,下坡穩定度較差。
G5 RC402中、長途爬坡賽較優,下坡穩定度較G4來的好,過彎穩定度也提高不少。
KOGA豹頭KIMERA RC 406理當爬坡較為前二者差一點,但其表現也滿出人意料的強硬,配合較短車手,車架上歸屬於水平車架,下管、五通、下叉強而有力的組合在加速性、下坡穩定度和上坡抽車的感覺等等...是一點也不馬虎。

3.加速性:由於歸屬於水平車架,加速表現自然不在話下,看那上管弧度接應下管結構,再加上厚實下叉,相說它差都難。讚!

4.下坡穩定度水平車架的關係加上加大的前叉1/8搭1/4錐形碗組,結構性、風切幾何在下坡的穩定尤如刀切劃過,不過要看心臟夠不夠大?

5.上坡抽車的感覺上坡抽車,車架性能很重要,搭配輪組也很重要,目前是我的心跳跟不上,未強化。

有人說:強腳用大盤上,我個人認為是一寸長、一寸強,如果車架性能不好、功率盤無效,那我個人都用50/34T,那能大盤上北宜(還計時)非肌耐力訓練,我看所有大盤都換標準盤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