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比較過跑零和7900 CL24 這兩組鋁框輪組

isohera wrote:
Dear 白馬大...(恕刪)
不過有一點我也很需要人來解答..
Campy 或 Fulcrum跑系列的輪組
只有前兩級才是用扁鋁輻條,三級以下含三級都是鋼絲輻條
如果鋁材如此不勘用,廠輪應該不會堅持一直在使用..

硬軟我不介意,我只希望不要沒事在路上斷輻條...
考慮了很久入手了跑1....畢竟我爬文也沒爬到騎斷的..


廠商設計產品有其多方面考量,不同設計者考量的優先順序又不盡相同,我們並非設計者,就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是適合的產品囉~~否則若只有一樣絕對最好的產品,那市場上不會有其它產品存在了。

不同材質的輻條及加工方式,各有其特質,沒有哪個是絕對的好或差,可以看看同公司更貴的產品中,並不完全堅持使用鋁輻條或G3編法。
Oops!
各位好:

山姆手邊剛好有些數據可供參考.....

由左至右依序為:
1.新款shamal
2.舊款shamal
3.XR-300
4.R1
5.DURA ACE C24
6.BONTRAGER
7.DT RR585

新款SHAMAL 後輪車圈重:


舊款SHAMAL 後輪車圈重:


XR-300 車圈重:


R0 後輪車圈重:


C24 車後輪車圈重:


BONTRAGER 前輪車圈重:


BONTRAGER 後輪車圈重:


DT RR585 車圈重:


MAVIC SL 後輪車圈重:



依車圈重量來排列:
1.DT RR585 2.C24/BONTRAGER 3.舊SHAMAL 4.XR-300 5.新SHAMAL 6.R0 7.MAVIC SL
先排除整體重量與輪組體強度問題,SL最輕 理應會有最好的爬坡效能
R0 第2輕 新款SHAMAL 第3輕
C24跟BONTRAGER的後輪車圈重量僅比DT RR585 輕103G
所以 在排除輪組重量與強度的前提下 論爬坡應該是MAVIC SL勝出 C24應該是敬陪末座....
論加速性 C24應該也沒辦法排進前3名....


再給各位參考一下新舊R0的後輪重量差異:
1.新R0 框高28MM


2.舊R0 框高24MM


可以看到新款的R0 框高增加了4MM 但整體重量確比舊款的輕了33G
可以看的出新款的R0擁有了更好的低風阻效果與配重比.....(車圈/幅條更輕了)

----------------------------------------------------------------------

單就平路高速表現 RR585應是最好 但整體輪組重量表現應該也是最重的(很難低於1700G)
在享受高速的同時 勢必付出更多的體力來維持

SHAMAL R0 SL XR-300 C24 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點
一大粒進口的輪組的維修材料不夠普及是事實 (這一點連山姆都有點意見)
但島野牌的材料也沒多容易取得.....(想花錢買來庫存還不一定拿的到)
反倒是XR-300 材料的取得在台灣應該是很容易的事
MAVIC 現在有G牌代理 修補品的取得也容易多了.....
至於誰好誰不好 自己開心滿意就好.....

挖洗"山姆叔叔"啦...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各位好:山姆手邊剛好...(恕刪)

那組DA是舊款的, 應該比WH6700的框還重一點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各位好:山姆手邊剛好...(恕刪)



duuraace c24的框是碳包鋁?
怎感覺是鋁

碳包鋁版應該是380g
最近大家之所以在推c24輪組
也是推新版輪組(碳包鋁)


說真的
如果版主真的想要知道個中差異
自己買回去試試比較就知道
沒有人會把自己昂貴的經驗告訴你.....
就這樣



很多人已經過了追逐器材的階段了
自己騎的爽最重要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各位好:山姆手邊剛好...(恕刪)


感謝山姆大叔的分享~~
招喚是對的~數據會說話..

更感謝山姆大叔還比較新舊跑0的框高與重量..
thanx!!!!!!!!!!!


土城加藤鷹
對不起 無意冒犯
只是以下純個人心得
輪圈重是這樣沒錯
但是
個人手上有XR300 手編輪 總重跟新版瞎貓相比
重了一些些
就以一堆人所謂的輪圈重決定起步 加速 登山 來說
理論上因該腳感會比新版瞎貓重
但是
我這組手編輪
起步 加速 腳感卻大大勝過新版瞎貓
一換新版瞎貓 個人直接感覺.........真是瞎了眼 有夠重 拖
新版瞎貓輪圈不是比XR300輕..........

手上的XR300 手編輪
但就是很震 有點神經質
用了不到2年 公路車里程16000
幾乎能說沒偏擺 裝上後至今沒調過
上武領2次
瘋系列爭戰數次
直到前鎮子小惡魔上身裝新版瞎貓

兩者比較
真的
輪圈重量 不會是決定誰是登山型 平地型
就跟之前有人說的
以同門定義登山輪的NEUTRON 1550重
光數據就應該山路被同門瞎貓海放

車友實驗
反而長山路 瞎貓敗
輪圈重 是一關鍵

編法 設計 等等
還會影響整體真正性能

再說版高
XR300 高3CM
比瞎貓高
但平路
個人的手邊輪 到40以上繼續推 會變悶(因為沒有功率器 就用平路無風來說吧)
瞎貓則是越推越順 順到爆了也願意
這點 版高者反而輸..........

數據
沒有腳去輾路 來的真實

或許
再過一陣子
瞎貓已經能駕馭到一定程度了 我的腳力進步了
再換回已經當備用的XR300手邊輪
我會發現
怎麼這輪子變的起步不再輕快感覺而是變軟

很少車友會購買數種不同的一級鋁框輪組.
之前有看過某車友的blog, 他就真的入手市面上所有大廠的一級鋁框輪組來比較.
詳細地分享騎乘的心得, 也影響到我最後的決定.

新版跑0從山姆叔叔的數據看來, 爬坡平路應該都不會輸給DA(框高又輕)
今年跑0價格掉很多, DA便宜沒幾千元, 早就沒有價格優勢.
跑0剛性真的讚, 粗大的幅條給我很大的信賴感, 抽車的紮實感難以言喻.

我的感覺是, 上上下下的丘陵地, 最能發揮跑0的特性.
但是長上坡的表現真的蠻普通的(就是武嶺啦~), 沒有給我意外的驚喜.
大概也是跟個人腿力不足有關, 帶不出速度啊...
我想輪組合不合用, 應該跟個人的輸出有很大的關係, 適用的地形也有差, 沒有絕對的優劣.
SUNRIDE wrote:
通常鋁輻條〈6g〉並不比鋼輕
因為要求【強度】一般做比較寬扁
這樣兼顧視覺/風阻〈氣勢?〉...and
鋁材延展性較鋼材低〈所以鋁硬鋼Q〉利用這特性
還有更佳的傳導性/更平均的張力值/更低的變形量/更易染色加工...
圓的東西都很奧妙,沒有絕對因人適宜〈俺連桶子都沒有,只能取一瓢飲〉
P.S:個人對跑零和CL24都只能遠觀無福消受〈鋁輻條斷一根其他也差不多了,轂壳耗損修繕也難〉這些定位在Race Racing 太PRO也太傷〈太多人忽略R/R是不強調耐用的〉;MADE IN TAIWAN 〈台〉懵庸

estt55 wrote:
2011 MACIC SL 一級爬坡輪組
2011 SHIMANO DURA ACE 7900 爬坡輪組
如果是兩組做比較
平路 爬坡表現還有保養問題
整體表現
謝謝

這個MAVIC SL,是指MAVIC Ksyrium SL嗎??
我個人自己的經驗,以及所廳的車友的風評,
認為這輪組中規中矩,但也沒有啥特別的優點。
個人不喜歡買歐洲貨,所以會選SHIMANO。
isohera wrote:
Dear 白馬大
常拜讀大作...說真的C24我也有想買
不過他沒出campy的棘輪...所以我最後還是轉回跑系列
不過有一點我也很需要人來解答..
Campy 或 Fulcrum跑系列的輪組
只有前兩級才是用扁鋁輻條,三級以下含三級都是鋼絲輻條
如果鋁材如此不勘用,廠輪應該不會堅持一直在使用..
硬軟我不介意,我只希望不要沒事在路上斷輻條...
考慮了很久入手了跑1....畢竟我爬文也沒爬到騎斷的..

大家聊天教學相長。

跑1,還有ERURS,真的硬到炸~!!
倒是跑0 and SHAMAL,不可以看輕輕量化的影響。
點出鋁幅條粗壯,不見得比較耐用,
只是希望大家考慮一下材質的影響。
若得罪,勿責怪~!
meridian wrote:
這麼說似乎不太對吧
其實框體重量對加速幾乎沒有影響
算一下就知道了
假設框重差50g, 兩輪就差100g, 再考慮轉動慣量的問題, 乘1.6倍, 也就等效160g
假設騎士+車重 = 80kg
那輪組的差異才差0.2%而已, 根本是感覺不出來的程度
不過這板上好像每個人都感覺得出輪組的差異呢
所以影響感受的必然不只是框重或者剛性強弱而已
必定還有其他東西影響踩踏結果

同意您所說的,實際影響車子的變因很多。
小弟僅用自己理解的部分,作出評論,不代表100%正確。
還希望能引出各方高手,一起討論。
至於框體輕重的差異,我只能說自己的經驗是感覺"有差異的"。
像是換輕量化外胎,換輕量化內胎.....小弟都試過。
結論都是有差異,儘管重量數據差異很小。
至於其他部分的影響,未說明之處,
所知有限,請海涵。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單就平路高速表現 RR585應是最好 但整體輪組重量表現應該也是最重的(很難低於1700G)
在享受高速的同時 勢必付出更多的體力來維持

下重本,累積這麼多輪圈的實測數據,
超感謝的~!!

高速對抗風組,面對風阻表現非常重要。
框體高,容易有好的風組表現,卻也不盡然。
有些框體不是很高的輪組,風阻上也有好表現。
個人對於框體重量的認知,還是比較著重於加速性能。
風阻部分採保留態度,畢竟測量風阻太過專業,不好得到數據。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單就平路高速表現 RR585應是最好 但整體輪組重量表現應該也是最重的(很難低於1700G)
在享受高速的同時 勢必付出更多的體力來維持

meridian wrote:
一大粒進口的輪組的維修材料不夠普及是事實 (這一點連山姆都有點意見)
但島野牌的材料也沒多容易取得.....(想花錢買來庫存還不一定拿的到)
反倒是XR-300 材料的取得在台灣應該是很容易的事
MAVIC 現在有G牌代理 修補品的取得也容易多了.....
至於誰好誰不好 自己開心滿意就好.....

只能說台灣的代理商真的很......#$%^^&&&
由於G牌成車,有配SHIMANO的輪組。
萬一台灣代理無法處理,可以試著向G牌體系求援看看。
輪組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在維修。
手編輪性能有瓶頸,但卻容易維修,也是很好的選擇。
face1828 wrote:
duuraace c24的框是碳包鋁?
怎感覺是鋁
碳包鋁版應該是380g
最近大家之所以在推c24輪組
也是推新版輪組(碳包鋁)

還是車友眼尖,看到上面的數據,我都嚇自己一跳。
這應該非碳框體鋁煞車邊的新DA框。
TOPLIN wrote:
手上的XR300 手編輪
但就是很震 有點神經質
用了不到2年 公路車里程16000

可以考慮把前輪張力再放低一點點,這樣路感會舒適很多。
另外車友所分享的部分,關於平路性能的問。
上文有提到,平路看風阻表現,除框體外,
其他部分影響也很大,還是要綜合做研究。
-----
集思廣益真好

TOPLIN wrote:
對不起 無意冒犯只是...(恕刪)



你好:
山姆有說先排除整體重量與輪組體強度問題....
就單以車圈來看....

你的說明已經含蓋到鋼絲/花鼓/配重比率/編法/張力/使用時間等部分去了.....

若有興趣的話是可以再從這一部分來做討論....

但山姆沒仔細的對XR-300跟SHAMAL 上述部分做深入瞭解....
所以能幫的上忙的部分也不多....
挖洗"山姆叔叔"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