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riowu wrote:小弟騎車35~40KM速度過彎,用瞎貓跟neutron ultra比較。各位同學請猜猜哪組穩定較佳???neutron ultra大勝! 跑一(7500K) vs Neutron ultra(5400Km)其實幅條數就有差,特別是前輪多這6隻不是多好玩的跑一 16/21(左7右14) vs Neutron ultra 22/24(左12/右12)不過感覺這種東西不是很準也許跟當天的心情有觀我抱保留的態度來+1
山姆叔叔3746 wrote:應該是用32孔花鼓+...(恕刪) 山姆大好,我忘了註明,若是要讓前輪模仿G3的編法,但左右鋼絲數相同,可用32孔輪圈配24孔花鼓,如此可將3支一組的鋼絲湊在一起,視覺效果就很接近Campy後輪的G3了 如果是後輪的2:1編法,的確是如您所說,要用24孔輪圈配32孔花鼓,不過花鼓左耳要離中心夠遠,輪圈強度也要夠才能這樣玩。(這一點山姆大和小索大一定都很清楚啦,我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山姆叔叔3746 wrote:但小弟我有一部份的觀點跟你不太一樣體重重或輪組強度需求較高或路況較差的使用者選擇輪組建議應是考量輪組的整體強度是否能滿足他而並非單純的看輪組的鋼絲張力拉多高 山姆大說得很對,輪組DS側的張力拉到140、150kgf這種恐怖的張力對剛性根本沒有影響,只是摧殘花鼓和輪圈罷了,這一點我很清楚。我編輪時若原廠沒有提供張力建議值,後輪DS張力也不敢超過120kgf。我原本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後輪NDS側張力太低,騎乘者體重又很重、腿力輸出很強、偏好重踩或衝刺、常騎顛簸的路況...,以上這些條件會導致NDS側鋼絲容易鬆弛,短期的影響是常會偏擺,長久下來就是鋼絲的壽命會變短。所以若是花鼓本身的設計會導致較低的NDS張力,就必須搭配高框或是多加鋼絲數,才會適合重量級或強力型的使用者。感謝山姆大費心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