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r白馬 wrote:
我目前還沒有真的見過台灣自行車選手,
真的利用飛輪取代自行車訓練的。
但一般人想利用飛輪訓練體能,
進而讓騎公路車進步一些,絕對有機會。
運動,不就是保持身體健康,
進步帶給自己一點成就感?
若是如此,也不必去拘泥哪種運動or訓練方式。
開心健康就好。
ddar白馬 大大所言甚是。
「上飛輪課對騎公路車有什麼幫助嗎??」和 「有爬坡才有騎到車的感覺??? 」有一些些共通之處,就是在找尋屬於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 深深的感受到,環境因素是佔滿大的影響性,在台北、桃園、新竹的都會市區,較多運動健康俱樂部,提供飛輪的課程,加上秋冬季節北部多雨,車輛又多,使得許多人選擇室內飛輪。
另一方面,多山的北部、中部(苗、中、彰、投)是有豐富的丘陵地形,方便隨時騎到山區聽夏蟬鳴叫、蝴蝶飛舞,就比較不會選擇飛輪課程。
南部多平原(嘉南平原),住雲、嘉、南、高、屏濱海的車友,想騎一趟山路,就需大費周章的騎一趟百K的平路,就需要假日為之。 而台中、彰化車友,下班就可以就近騎車到八卦山、大肚山都會公園...,騎山路方便許多。
南部的房子空間較大,自己能買飛輪健身車在家練習,北部寸土寸金,飛輪健身車的放置比較麻煩,加上公寓的性質,音樂、飛輪聲(OR公路車+練習台聲音)都是要加入考量的。
總而言之,公路車的樂趣還是非常吸引人,每次騎車在鄉間、山上、濱海...都有種反璞歸真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