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lings wrote:
拓寬吧!支持...(恕刪)

這種做法就跟「速度不夠就加火箭推進器吧」的思維一樣
不能說是錯
但是繼續這樣加下去會有更大的問題…

Stallings wrote:
XD

坡度尚緩時就要先切了,不要硬撐到變陡才切
也不要在過坑洞或過彎時切

再來可能是機械方面的問題。XD


大大太看不起人了
那不是新手會犯的錯誤嗎...

是說同時按前後變速才發生的異常狀況
一般分開變速時順的很,有時連喀拉聲都聽不到
PUPUman wrote:
大大太看不起人了
那不是新手會犯的錯誤嗎...

是說同時按前後變速才發生的異常狀況
一般分開變速時順的很,有時連喀拉聲都聽不到
別激動嘛
既然不是人的問題,那就是機械的問題啦

前後同時變就是不應該有問題
另,如果你的系統是 Shimano 但大盤卻不是 (尤其是 FSA),
建議你可以換成 Shimano 的,整個使用經驗會好很多
Stallings wrote:
拓寬吧!支持後叉距離...(恕刪)

無段變速請見nuvince~
後叉開檔150mm機械面影響chainline,騎乘幾何方面影響Q-factor,要配合修正的東東太多~

PUPUman wrote:
大大您說的概念用在電...(恕刪)


各位忘了fuzzy control
這個年代fuzzy control已經不是甚麼太困難的東西了
理論上, 控制器應該可以用"近似的檔位"來做最快速的調整
也就是說在變檔數最少的情形下, 達到升檔或是降檔的目的

此外, 為什麼控制器一定要逐檔的變?
連按進/退檔的判斷(確定進/退的檔數後再變檔)會這麼難做嗎?
henry0319 wrote:
為什麼控制器一定要逐檔的變?
因為機械式就是這樣變啊
你要一次跳多檔,甚至不踩踏就換檔,整個系統就要重新設計

PUPUman wrote:
高速(44/15)-急彎-上坡(22/15)
傳統變速只要大盤降2次就完成
序列變速要降5次才到類似的齒比(32/23)
恕刪)


Stallings wrote:
因為機械式就是這樣變...(恕刪)


我的意思是
當檔位確定了 控制器開始變檔
相較於現在檔位若是僅是大盤降2次即可達到, 控制器就只控制大盤降2次
而不是笨笨的先降飛輪->降大盤->升飛輪->降大盤 這樣的模式

以PUPU大的例子來說: (齒比沒仔細算, 只是舉例)
1. 逐檔變速: 44/15->44/16->44/17->32/17->32/16->32/15->22/15
2. 一次變檔: 44/15->(控制器決定好檔位)->32/15->22/15

henry0319 wrote:
各位忘了fuzzy ...(恕刪)


因為現今主流機械式外變速設計就是這樣阿
你一次變換複數檔位鏈條可能會跟不上
收腳跟踩踏時機變的更難掌握

這就好像你在純手排車上裝個機器人幫你打檔,但是離合器還是要你自己踩
你覺得會比較方便,或比較快嗎

Stallings wrote:
另,如果你的系統是 Shimano 但大盤卻不是 (尤其是 FSA),
建議你可以換成 Shimano 的,整個使用經驗會好很多


這個教訓我多年前就花錢買過了
好像叫omega變速時就是ohmygo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