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920 wrote:
26樓就提了啊,才開個頭就被人酸要數據要客觀!
就好像去間甜點店吃了不錯的冰淇淋,上網跟人分享了一下
這家的冰淇淋比某家的冰淇淋好吃
然後就有人說你吃完冰淇淋還要有數據以及客觀的心得才能信服大眾!
啊我不就吃個冰還要測一下糖度?順便再測一下固形物?
老大, 26樓就只有一句 "TR22的騎乘感比跑零好很多。" 會不會太過精簡了點? (26樓實際上是兩句啦, 有關騎乘感就第二句這一句而已).
就好像我們去吃了不錯的冰淇淋, 上網跟人分享, 也要說:
這家的冰淇淋沒有隔壁家的那種化學調味的香氣, 也吃的到草莓的果肉顆粒, 製作過程老板有放進他自己研究和種植/畜養的OOO進來調配, 沒有用傳統冰淇淋使用的OOO, 所以冰淇淋吃起來不會像別家的太過膩口的感覺!~~ 等等這樣.
只說一句冰淇淋好吃, 那我只知道你有去吃過而已, 怎麼好吃, 如何好吃, 好吃在哪裡, 有多好吃, 我們怎麼知道?
你只寫一句 "騎乘感比跑零好很多", 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 不過能不能多說一點 平路 上緩坡 上陡坡 下坡 的特性呢?
(使用者體重(大約即可), 用的外胎是哪條, 胎壓打到多少, 是不是都要提供一下, 別人才有參考的價值. 冰淇淋好吃 冰淇淋好吃, 這我們也知道.)
t.y. wrote:
(使用者體重(大約即可), 用的外胎是哪條, 胎壓打到多少, 是不是都要提供一下, 別人才有參考的價值. 冰淇淋好吃 冰淇淋好吃, 這我們也知道.)
最後一句是重點沒錯 ...重點在於騎的人
是平常就拿命在爬山路的呢? 還是休閒騎一兩百K的? 心得應該會差很多
體重呢? 腳力呢? 平常騎哪些路線的時間/心得等等?
甚至是 試過很多輪子的人嗎? 還是只騎過原廠輪 跑零? 那車架呢?
這都不需要很詳細的數據但都是自己可以提供的
要說冰淇淋...平常吃小美的人,去隨便吃個哈根達斯都馬說好吃
平常就吃遍各家冰淇淋的老饕搞不好覺得哈根達斯SOSO而已
(非貶低任何品牌,個人只要是冰都愛吃

所以說本身的資訊很重要
有遇過只騎過一台車一組輪的車友在大肆讚揚手上的輪...真的想問他到底試過什麼叫"好騎"嗎?
t.y. wrote:
不過能不能多說一點 平路 上緩坡 上陡坡 下坡 的特性呢?
我看樓有點歪了 還是趕快出來分享一下
先說說我前兩組輪組
再來跟TR22做比較
1.50mm高 OPEN全鋁板輪
CN-494粗扁輻條 BITEX花毂 重約1930g
這組用全鋁框+粗輻條的板輪
剛性十足 傳動確實 硬幫幫 但是好重
路面回饋好明顯 一趟雙北回來
被震到有些不舒服
平路表現上 不知道是不是輻條太粗 風阻大
還是我太弱 感覺它平路的優勢並不明顯
2.XR19W 爬坡輪
CN-424輻條 BARTIME花毂 重約1330g
這組低框爬坡輪+PRO4外胎
真是長途旅行的好夥伴
吸震的效果真是好 一樣是雙北
這次回來時 屁股還活著
不像前一次 屁股痛好久
但是在剛性上 這組輸鋁板輪很多
遇到瞬間20%的坡 在快定干的時候
(像是上宇老 從右側上派出所的小路)
你可以感受到輪子有一點軟
而且輻條可能會發出機乖機乖的聲音
不過 要是一般的長緩坡
騎起來真的很輕快
加班加了一整個禮拜 都沒騎車
昨天我終於出去試輪子了 其實還有點累
昨天的配置如下
我體重約71KG
MERIDA RIDE CF94
TR22輪組
GAVIA SLR 25C外胎
胎壓115
路線是大溪->北橫公路
一路上的緩坡 感覺跟XR19W差不多
(近日工作太忙碌 都沒睡飽 其實體力還沒回復
昨日騎起車來 都沒什麼力 所以緩坡的測試
要再測試過)
但是幾個陡坡我還是有"奮力"起身抽車試試
台7線快到三民的陡坡
北橫公路榮華大壩附近的陡坡
可以明顯感受輪組傳動很紮實
跟我的粗輻條板輪不相上下
這是XR19W爬坡輪比不上的
再來是下坡與過彎的測試
角板山往北橫公路的下坡
北橫公路往雪霧隧道的下坡
三光往巴陵的下坡
感覺下坡過彎穩定性增加很多
相較於之前兩組輪
可說是前所未有的穩定
我想穩定性是要歸功於25C的無內胎
以前我的重板輪也用過米其林PRO4 25C
且就側向剛性來說 我認為粗輻條板輪
應該不會比TR22來的低
但是卻沒有無內胎這樣的穩定性
所以差異應該是來自無內胎
至於陶瓷批附煞車邊
陶瓷煞車邊確實有增加制動力
下坡測試時有感受到差異
但是煞車塊磨損非常快
發現夾具上都是煞車皮的灰
(小索有事先告知我 初期磨損很快)
後續我再觀察看看
以上 如有其他測試 我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