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考慮太多

會想騎出去的動力就是騎上喜愛的帥車

覺得帥自然就會想騎出去, 甚麼空力甚麼爬坡的早就忘記了

買自己覺得好看的車最重要~

P.S 小弟買的是銳克多






frenkychung wrote:
其實不用考慮太多會想...(恕刪)


真夠帥!!!
其實上面大大提的有部分小的有點看法

不才也騎了幾年車,過手跟借來玩的車約十來台
所謂空力車 爬坡車


其實差異很大的阿!

當然上面大大們說的沒錯,所謂空氣力學對一般凡人來說真的可有可無
沒到一定速度影響層面真的不大 (甚至還輸少吃兩餐瘦了兩公斤的效益)

但一台車好不好騎,善長哪種路線不只是空力跟風阻的差異

一台爬坡車架,下管粗大後上叉細又長等等外型設計是為何?
一台空力車架,正面看過去扁的要命,側面又佔比寬大是為何?

若空力車的的管徑扁平只是為了空力,那爬坡車為何也不設計個扁下管來增加空力呢?
這種種的設計對於所謂的縱向側向剛性、施力的方向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爬坡時用力踩踏,所以當然爬坡車訴求側向剛性足夠...不然整台車抽起車來不就軟趴趴沒有效率可言嗎?

而空力車在平路帶速度時,當然訴求每次踩踏都能提供足夠向前的動力,
這時他那扁的要命的設計對縱向的力就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那這扁扁的車型在爬坡時難道能提供如爬坡車架幾乎方管/圓管的側向剛性嗎?

可想像若空力車下管像是一片扁木板、而爬坡車下管是圓柱管,那是木板好折斷還是圓柱管容易折斷?
那如果扁木版不用折的 叫你往左右扯開呢? 根本拿去敲都敲不斷吧?
這就是施力方向性的差異
當然這是很大略的分類,事實上一台車的各部位都不只單純為一個目的,甚至考量吸震/舒適/過彎穩定等等

這才是空力車跟爬坡車最主要的差異,不是空力啥的阿
這也是為何空力車爬坡都明顯很差,但爬坡車騎平路卻覺得還好的原因
(因為一般人平路根本騎不到有差異的速度/ 爬坡則是放大弱點)
更別提各家車廠在幾何方面的設計都有所不同了



其實會對空力車/爬坡車無感
也許是因台灣兩大廠的造車工藝都是偏向這樣的走向才讓人有此種誤解

都是偏向較中庸的設計,並不是說不好或技術不足,反而像是刻意設計適合一般人騎乘
(例如G牌的TCR平路也很快/PROPEL爬坡也不錯,
連M牌的REACTO明明跟BMC TMR幾乎類似的外觀,爬坡硬是強了一截,TMR就是太極端的空力車了)

國外的品牌就比較多極端的例子...爬坡車跟空力車騎起來差異非常大
(例如CERVELO的R5/S5,R5根本上山用飛的只有XX的輕快 但下山一條蟲)



當然選手來說 又是另一個觀點了
自己買登山車沒多久就上卡了,SPD,是有摔車2次吧!
後來買公路車,準備上SPD SL,後來想想還是在登山車上SPD SL,然後也摔2次。
個人主要覺得差異蠻大的,兩種卡踏我都調最鬆了,但SPD真容易脫卡,但SPD SL就還是需要比較大力氣,我是肉腳...haha。
所以,0速摔車有時對新手來說不是沒意識到要脫卡,而是沒習慣SPD SL脫卡力度和技巧。
另外個人發覺105比ultagra的卡踏要鬆一點。
e2824 wrote:
其實上面大大提的有部...(恕刪)


原來這麼大學問啊!!!!哈哈~
謝謝你詳細跟我解釋~
上卡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其實可以選擇棒棒糖卡踏 很適合初學者使用
踏板雙面都可以上卡 脫卡更是簡單 這系統脫卡是利用角度來達到卡鞋與踏板的脫離
---------------------------------------------------------------------------
至於要選擇銳克多或是斯特拉哪種車架來騎乘
還是要看你喜歡哪一種造型與外觀
我朋友大多是騎空氣力學車 他們說就算是山路也很好騎
而我個人比較喜歡低調點的車所以選擇了斯特拉的車架
這是我的車你可以看看喔 我是用棒棒糖系統的卡踏

單車大肉腳 wrote:
上卡真的沒有那麼可怕...(恕刪)


謝謝大大分享~斯特拉有不一樣的味道~
感覺棒棒糖少了一種帥度
低調是我的風格
我前一輛車也是以黑色不明顯為主的色調
棒棒糖系統安裝比較難搞 但是裝好了以後 不管是上卡踩踏 脫卡都會有種回不去的快感


單車大肉腳 wrote:
低調是我的風格我前...(恕刪)


但『執行對山的尊敬』的時候跟一般的公路車卡踏是一樣的....
空力車爬坡車我用另一個觀點來看

假設某A身高178

騎M號tcr 9cm龍頭降到底 再外掛空力把手 配60mm板輪 這就是一台很空力的車

騎xs號tcr 13公分龍頭降到底 配超輕爬坡輪 就是一台很強的爬坡車

簡單說尺寸小一號或是小兩號拿來爬坡抽車感覺很棒

我自己試過 會感受到力量更集中


e2824 wrote:
其實上面大大提的有...(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