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賠錢出清高士特


Otakuchen wrote:
不過就像前面大大說的,只要他有用,那怕只有1平方公分,他都站得住腳...現


法律上不盡然

如果明顯誤導或有可能被認定為一開始就有欺騙的意圖, 還是很可能告的贏的

就算刑事詐欺比較難, 民事損失賠償或消費糾紛很有機會
speedihi wrote:
被某些人推到爆,號...(恕刪)


01這邊也是這樣啊習慣就好了...lol 這些網友都是這些網路公司的籌碼阿拿來跟這些大公司做公關也是挺方便的. 有時幫忙放風聲幫忙封鎖不利消息也是好用阿! 畢竟一些記者懶得找資料時總會找些論壇取經.

acer wrote:
怎麼會沒寫,然後資...(恕刪)

來看看晚點會不會改敘述阿









eric62 wrote:
來看看晚點會不會改敘述阿


假設~假設喔~~

會不會到時說: 因為某些原因,所以外銷版的用東麗T1000,內銷版的用T1000
然後粉專的就要小編去道歉:【因一時不察引用錯誤...】

題外話:難怪最近很多單車相關粉專都在討論T1000,原來是這原因阿~~~XD
我是希望這件事能經由媒體來訴諸,如果能讓買賣上透明化,對車友來說不也是好事,往後就不會有品質上的問題。
阿哩 跑去找對話~~~
看到說 台灣廠就算有跟東麗簽約也拿不到T1000
那 ............
台灣廠明X 做的單車 號稱 是T1000+ M30 碳砂...不也是要存疑?@@?
dean720721 wrote:
台灣廠明X 做的單車 號稱 是T1000+ M30 碳砂

沒有註明東麗二字,也可以是指T1000同等級碳纖,算是有點文字遊戲.不過以他家產品價格來說,個人覺得已經很ok
起初是知名經銷商崇越先質疑自己賣的G牌用料不實,後來由於國產某H牌的一級新車
原本預計要用T1000材料,但拿不到T1000,拿到另一個高階碳的材料M40,並且質疑
對手G牌用料不實,T1000材料並沒有這麼好取得。

H牌與G牌之間,由我這消費者旁觀來看是商業競爭,這部份爭議,他們將來會有訴訟。
後來連G牌最知名的經銷商,也不站在G牌這一邊了,經銷商也快被吉了.....。
(要知道,隊友跟消費者是千萬不可以吉的呀!不然就真的沒有朋友了)

這就讓我想起今年6月在PTT單車板,有人主張要廠商公開車架各部份的原料比例,
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
可是這樣的論點在當時被罵到翻,反對的人主張碳纖維因管型分佈貼法變數很多,
「不要執著於材料」。
現在看來蠻諷刺,沒有公布資料,廠商就有機會魚目混珠,市面上好像也沒廠商
完整的公布車架各部份實際用料的樣子!?

是說,某國產H牌的新版一級車搭5800傳動漲到近5萬,在PTT單車板也是有人閒,
因為5萬元就有更多選擇了。
主要還是車架部份用了高階碳M40,幾何改變,頭管變得比舊款高,後下叉加長,
從舊款爬坡車架變成偏舒適車架。(H牌臉書官網有M40碳的購買證明)

自己曾今長期騎過的碳車
Giant Defy Composite 舒適車架 T600
Trigon TR688 爬坡車架 T700
Aster Galaxy 空力車架 T800
我觀點是幾何比碳等級重要,我只騎得出舒適爬坡空力車架之間的設計理念差異,
碳的等級差異對我來說只有輕的優勢。

以上,有錯請指正,感謝!
目前這個發展還蠻詭異的

目前店家好像有內線,所以有一些消息

公司方面不曉得要如何回應??
公布碳布張貼的位置,難
一支車架要貼2百多張碳布,車廠手上的"配方",可是事涉商業機密的東西

就像可口可樂祕方是不公開的
他們唯一會給消費者看的只有國家檢驗報告,證明這東西喝了不會死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