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後, 先是換輪組、輪胎、安全帽、碼表、迴轉表、上卡、換碳把、座墊、鏈條,然後bb、飛輪,基本上沒得改了,只剩功率器、車架了。

總結說上卡長途必備,但休閒騎其實不用上也是ok, 且要花段時間適應上下卡,過渡期很痛苦。碼表、心跳錶滿重要的,可以控制體力、評估路程(手機應該也能將就用)。輪組差異也會有,常爬坡建議先換吧!2100g真的很拖。

建議1、2先。3就看個人能力,不會比較快多少,但長途對於踩踏較有效率、穩定,有一定腳力在上比較有感。 其他改裝就參考看看,不是很必要~改爽的
chang min
了解了!已經買碼表了
碼表->輪組->卡踏
換輪組最有感,但我覺得你的新車騎不到兩個月,建議先熟悉車子和操架
之後不論升級甚麼裝備都會了解到底差別在哪裡,才有爽感
walkingdead wrote:
入坑後, 先是換輪組(恕刪)


其實這三樣會讓你最有感
是卡踏...真的讓我選我會先上卡
哪怕是最便宜耐用的登山卡(SPD)

我公路車很早就三樣都有
去年再備一台小折在土城使用時
有車錶Garmine 520/沒上卡/小折廠輪

爬了一趟土城拉拉山來回130K
四頭肌酸爆回來馬上買
M089卡鞋+PD520卡踏
所以才說卡踏是最有效改善騎車效率

土城加藤鷹
碼表、輪組、卡踏,
這些東西都是我接觸01時才知道的東西,
沒常上01前我就只知道騎車,
去哪裡騎車,
何時要出門騎車,
失眠了出去夜騎,
太早起了就晨騎,
只要騎車就開心,
說真的沒什麼物慾。

一開始騎車時,
沒什麼非要公路車不騎,
非要碳車不騎,
沒上卡不算騎車,
沒fitting不能好好的騎車,
沒車衣車褲不能騎車,
沒安全帽不能騎車等龜毛問題,
一開始騎車時就單純的開心,
享受騎車放空的感覺。

騎了幾年現在還是一樣沒什麼進步,
常騎有訓練數據就好看一點,
一兩個月沒騎沒訓練就回到新手村,
沒上卡用百元狗嘴套也不錯,
碼表用有線碼表省電免麻煩,
輪組改用高框輪妥善率大幅提升,
減低牽車的風險,
初心不變依舊只要是出去騎車就很開心。

廢話那麼多我只想說,
保有初心才能延續騎車的那份開心,
花錢買再好再貴的器材,
那種開心很短暫,
最後只會淪為花錢延續騎車樂趣,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
不需要人云亦云。
CONA24
我也認為先買碼表後有個量化,才知道是對騎車有興趣還是對器材有興趣[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1. 碼表:知道自己的現況,還有換零件後的差異
2. 輪組

卡鞋....看你想不想穿而已
我個人都穿硬底鞋也騎了快半年,沒上卡打算
認同前面所說的

我初學也買過還不錯碳輪

胡亂騎也騎不出什麼東西

如果用$15,000去請教練一對一教學

大概可以上個五堂課吧

這筆錢肯定花得非常值得
june-sue
不能算便宜一點嗎
TONY1978
那要看含不含(稅)
通常入門公路車騎一段時間後會很想換車(如果有固定在騎一些路線又發現沒辦法繼續進步的話),應該那時才有需要升級一些東西
june-sue
所以意思是要騎ubike才能找到初衷嗎?
Bookwarm
每個人對於產品價值的定義不同, 不需要酸高價車.
我是今年七月底入手2021 TCR AD3 DISC的公路車新手,同事車友們對新進一率先勸敗以下三項:

1.BRYTON S320 +踏頻
2.SPD系統卡鞋
3.SLR1 30 mm輪組

第一項我在八月買來用到現在很滿意它的功能與續航力,九月底上武嶺時,從中心碑騎到武嶺前後加起來用了8小時多還有電。

第二項,卡鞋要效率與踩踏感以外,鞋子合腳舒適更重要,綜合以上我選SPD系統

第三項,前幾天在捷安特專賣店入手2020年款全新未使用品,入手價格是原價一半再低一點,如果不在乎是否為新款,這組的CP值還算不錯了
以上給樓主參考一下
jackbqd wrote:
我是今年七月底入手2...(恕刪)

好的 謝謝
預算多少?
如果要立刻有感應該是2或3
但2會比較顯著
3則要練過一段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